人与人之间最远的距离,不是万水千山,而是心与心的距离。对于某军工厂系统设计师袁毛和空军某雷达站雷达技师、中士赵浩凯而言,他们师徒之间的这座“连心桥”,架设起来并非易事。
第一眼见到比自己小10岁的赵浩凯时,袁毛怎么也想不到这位年轻徒弟会这么难教。那一年演训季,袁毛奔赴西北戈壁空军某雷达站,执行雷达保障任务,该雷达站派赵浩凯跟班见学。刚开始,赵浩凯学得还算认真,但一段时间后每到理论学习,他就抓耳挠腮,嘴上说“明白了”,提问却“答不上来”;检修设备,动作常常“慢几拍”不说,还总是漏项、出错。
这些年,袁毛也教过不少战士,有的理论底子薄但动手能力强;有的反应速度慢但基础知识牢。像赵浩凯这样的还是头一次遇到。直到有一天,赵浩凯的一次错误操作,把袁毛气得直瞪眼。在军工厂,袁毛是获得诸多荣誉的技术“大拿”,带出的徒弟个个出类拔萃。当“牛师傅”碰上这样一位难教的徒弟,他又该怎么办呢?
“表面看是他难成才,实际上是我用‘心’不够。虽然每天朝夕相处,但我还是没有走进他的心里。”冷静下来,袁毛反思道。
看着情绪低落的赵浩凯,一向不主动交流的袁毛,利用休息时间和赵浩凯聊起家庭和个人爱好,再逐渐拓展到维修方法和检修技巧。有了更多共同话题,赵浩凯开始对袁毛渐渐敞开心扉。
一次失败可能丢掉自信,找回自信却需要一次次成功。为了让赵浩凯重振信心,袁毛一方面从点滴小事着手,让他发现自身优点,并不断给予鼓励;另一方面经常与部队沟通,多向各级领导传递赵浩凯的“正向信息”,让他感到自己从未被抛弃,帮他逐步找回自信。
“鸡蛋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才是成长。”赵浩凯身上的那股犟劲被激发了出来,他的改变有目共睹——为弥补自身短板,他利用休息时间到技勤室查阅装备技术说明书,主动学习天线功能构造原理,并梳理出数十个疑难问题。
看到赵浩凯发自内心的改变,袁毛既高兴又欣慰,耐心地给他解答所有问题。从那以后,赵浩凯像是变了一个人,学习十分上心,工作更加细心。他一次次成功排除故障的表现,得到战友们的一致认可。
去年,赵浩凯参加上级组织的演习,期间他表现突出,多次排除装备故障。当年底,赵浩凯荣获连队表彰。那天,袁毛记得赵浩凯说了很多感激的话,有一句话让袁毛记忆犹新:“在我自己都快放弃的时候,是您让我重新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