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政府发布《美国印太战略》报告,全面阐述了拜登政府对印太地区的认知定位,提出了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目标和行动计划。在新冠阴云依然密布、全球挑战层出不穷的当下,这一战略文件充斥过时的冷战思维,延续对华竞争基调,其对“竞争”“对抗”和“霸权”的追逐,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背道而驰,注定遭到可耻的失败。
与前两份印太战略报告相比,美国新印太战略报告进一步提升了印太地区在美国全球战略布局中的地位,折射出美国妄图掌控印太继而维护全球霸权的野心。
但是,这份战略文件把对抗中国作为强化其在印太地区力量存在的逻辑起点,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的实力增长,用美式霸权逻辑揣摩中国的发展意图,企图通过肆意抹黑中国,来动员有关国家加入美国主导的反华阵营。这种颠倒黑白、混淆视听的做派,充斥着赤裸裸的集团政治冷战思维,违背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愿望,不仅中国无法接受,广大国际社会也不会认同。
美国新印太战略将未来10年视为对华竞争的“决定性阶段”。尽管美国承认“改变中国的能力有限”,但这份文件仍列出了强化同盟和伙伴关系的行动计划,如提升日本在印太事务中的定位,让日本在牵制中国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帮助澳大利亚尽快获得核潜艇,将澳大利亚彻底绑上美国“战车”;支持印度在南亚和印度洋发挥领导作用,企图抬高印度抗衡中国;将北约盟友和欧盟伙伴纳入印太联盟体系,编织国际反华阵线,等等。这种“拉小圈子”、推动集团对抗的举措,违背时代潮流和人心向背,将严重破坏地区和平与稳定。
事实上,美国新印太战略在实施层面面临一系列挑战,最终难逃失败的命运。
首先,拜登政府没有足够的资源推进新印太战略。新印太战略称要“聚焦印太每一个角落”,但实际情况是,拜登政府执政一年多来,美国在许多亚洲国家都没有任命大使,在大部分太平洋国家没有设立大使馆。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想象美国如何有效推进各项举措。经贸层面,被拜登政府寄予厚望的“印太经济框架”在吸引力、包容性、法律要求、党派斗争等方面面临诸多掣肘因素,短期内恐难落地。
其次,拜登政府在国内面临抗疫不力、通货膨胀、政治极化等多重困境。持续走低的民意支持率和日益临近的中期选举,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拜登政府将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国内问题上。一旦民主党在今年11月的中期选举中失利,那么本届美国政府将提前进入“蹩脚时刻”。而乌克兰问题的持续发酵升温,也将对拜登政府推进新印太战略形成牵制。
更关键的是,中国是国际社会的负责任大国,一直致力于推动周边国家共建美好家园,共护地区安宁,谋求共同发展。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的形象深入人心。美国企图拉拢地区国家“塑造围绕中国的战略环境”,注定会落空。
历史经验表明,美国势力来到哪里,哪里就会陷入混乱和冲突,因为美国常常不是问题的解决者,而是问题的一部分,甚至是问题的制造者。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疫情反弹、经济复苏和供应链恢复脆弱、地区局势动荡等多重挑战,团结合作、共谋发展是地区各国的普遍共识和期待。《美国印太战略》报告强调美国将“锚定印太地区”,其实质不过是美国搞集团对抗来维护自身霸权的工具。如此违背时代潮流的战略,必将遭到可耻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