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会记得我们,亲人会感激我们,是我们让他们过上了和平幸福的日子,是我们让敌人知道,我们的国家无比强大,不容欺辱!”前段时间,电视剧《功勋》中,指导员李延年对全连官兵的一段即兴动员,成为广大政治干部研究战前动员教育的精彩范本。
和平年代的动员教育为何难开展?有人归结于远离炮火硝烟,教育缺少真情实感。这显然是一个误区。情感来源于实际,革命战争年代,许多政治干部文化程度并不高,但讲道理的本领却很强,能够把“为何而战、为谁而战”的道理讲到官兵心坎上。主要原因在于,其所讲内容与实际联系紧密、与任务同频共振、与荣辱休戚相关,抓住了官兵“看到而没有想到”“想到而没有做到”的关键之处。
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过程,但唤醒需要打动人心的内容、恰到好处的时机和恰如其分的载体。火箭军某旅指导员翟中良开展战前动员教育,一改以往动员部署、集中宣誓的套路,从连队战斗旗帜入手,并结合不同专业,全面覆盖各层次号手进行“战场问答”,有效强化了官兵的使命感责任感,形成强大的教育冲击波。
“与其他相对理性的教育形式相比,氛围对人的感染是视听并举、情理交融、多渠道通达人的内心世界的,因此仪式教育使得人们能获得多方面的感受。”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这次充满魅力的战前动员。
——主持人 磊 峰
课堂实例
授 课 人:火箭军某旅技术连指导员 翟中良
授课时间:2月11日
“嘟嘟嘟……”初春的坑道内,随着一阵急促的哨音,火箭军某旅技术连官兵整装列队,一枚枚导弹在他们身后横卧静躺。接下来,他们要连贯作业,为这些“大国长剑”做“体检”,并准时前送至发射阵地。导弹武器的“内脏”复杂而精密,这注定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硬仗。
“下面请指导员作战前动员!”连长张国星宣读完命令,指导员翟中良扛着一面鲜红的旗帜来到队伍前,旗上“一旅先锋”4个大字格外醒目。站定后,翟中良沉声发问:“同志们,这面战斗旗帜我们天天扛,‘一旅先锋’的口号我们天天喊,可谁想过我们为什么这么喊呢?”
“我换种提问的方式吧。”眼看队列里无人应答,翟中良继而问道,“大家都知道,我们旅被誉为‘东风第一枝’,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为啥发射分队官兵没喊‘一旅先锋’,而我们这些干着幕后工作的技术官兵却喊响了这句口号呢?”
意味深长的一问,让在场官兵倍感新鲜,就连多次参加重大任务的一些老号手,也瞪大了眼睛——他们想看看指导员“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注意到官兵来了兴趣,翟中良提高音调:“啥是先锋呢?我认为就是干在前、冲在前的人。大家可还记得,去年大项任务中,我们在密闭环境里长时间对导弹进行升级测试,相比于快打的发射分队,我们的战斗时间是不是更长?再说了,从作战流程来看,测试导弹在发射导弹之前,如此看来,我们喊响先锋口号是不是理所应当?”听到这儿,队列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翟中良趁热打铁,下达口令:“擎旗手出列!”“是!”李丽鹏、胡鹏修、董留军3名官兵健步上台。作为3个专业组的官兵代表,他们高举“尖刀班”“先锋组”“突击队”3面旗帜,表达了官兵赓续先锋精神的决心,凝聚起全连奋勇向前的动力。
从鲜红的旗帜朝队列望去,翟中良明显感到,一双双眼睛里像藏着一团火。
3名同志入列,就在大家以为即将进行最后的集体宣誓时,翟中良却不按常理出牌,开始了一场“点将”提问——
“张士保,平台测试周期长、精度要求高,作为平台组长,你能否完成任务?”
“打仗之事莫过于细,作为专业组长,我决心带领本组成员做到全程绝对耐心细致,不漏报一个参数,不放过一个细节,确保万无一失!”张士保的回答异常响亮。
“荆朋,作为吊装转运号手,你能否将导弹毫发无损地送至发射阵地?”翟中良继续发问。
“尽管转运路上坡陡弯急,但我将一如既往发扬严格求实作风,确保稳妥可靠!”荆朋的话虽然简短却字字铿锵有力……
一句句问答传到队伍后排列兵李绅瑞的耳朵里,让他深受感染。这是他下连后首次参加重大任务。曾一度认为自己是“无足轻重的新号手”的他,也暗下决心:一定要利用这次任务好好锤炼本领,早日从备份角色成长为主力号手。
“李绅瑞,作为一名新兵,面对‘大国长剑’,你准备好了吗?”闻声,李绅瑞先是一愣,转而涨红了脸,他从没想过指导员会点到自己。他高声吼道:“我是新兵,但也是一名战斗员,保家卫国,责无旁贷,我准备好了!”
“号手就位!”动员结束,官兵齐声呼应。声声口号在阵地回荡,官兵斗志昂扬奔赴战位,战斗就此打响……
课后赏析
最好的教育是共情
■火箭军某基地宣传处处长 杜克明
1951年1月15日,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举行成立典礼。授旗仪式上,院长刘伯承走到军旗前单腿跪下,双手捧着军旗的下角深情一吻。众人先是一愣,继而热泪盈眶,热烈鼓掌。因为,从烽火年代走来的革命前辈,历经风霜,无不饱含对家国的爱与真情。这一跪一吻,犹如星火,燃烧升腾起他们内心的挚爱火焰,经久不熄。
心理学上,建立有效沟通的基础是共情,即对某一事物形成基本看法,对某一概念达成基本认同。教育的道理也是如此,军人只有对国防事业饱含热忱与希冀,深爱着脚下这片厚土,在具体的教育中才能情感形成共鸣,观念趋向一致。
细细品味指导员翟中良的战前动员教育,相较于新颖形式,更胜在其三言两语讲透职责使命,使官兵在精神上、情感上获得感性认识,在思想上、行动上升华为理性认识,进而转化为练兵备战的强大动力。
马克思曾说:“如果形式不是内容的形式,那么它就没有任何价值了。”当前,广大官兵在强军兴军的浪潮中奋楫向前,同步孕育出对国家和部队“最深沉、最清澈的爱”。教育者理应找准、抓住这份共情,以此为切入点深化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使教育春风化雨、沁入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