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漠河,雪舞冰封。一群身披白色斗篷、臂戴红十字袖标的军队医护人员,正在开展严寒条件下的急救演练。这支医疗小分队的领队,是全国人大代表、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胸外科主任王辉山。
入伍38年来,王辉山始终心系战场,积极抢占科技高地,潜心钻研战伤救护课题,主持研发的“野战便携式生命支持系统”,解决了重症胸部爆震伤伤员“抢不下、运不走”的难题。他曾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入选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
“快一分钟,就可能挽救一名伤员的生命。”这些年,王辉山思考最多的是如何提高战场救治能力。2019年,他聚焦偏远地区官兵就医难题,提交了《关于在地方医院开通军人紧急救治“绿色通道”》议案。这份议案,源于王辉山的一次边防巡诊经历。
那一年,王辉山冒雪前往北部战区边防一线巡诊。他了解到,一名战士在巡逻时意外受伤,因哨所位置偏远,这名战士转至部队体系医院时,已经过去了近两天时间。
回到医院后,王辉山一直在思考:边防哨所大多驻地偏远、交通不便,官兵如遇到突发疾病,如何能以最快速度得到救治?
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王辉山一边到基层部队调研,一边问计有关部门。最后,他针对偏远地区官兵就医难题提出议案,建议在地方医院开通军人紧急救治“绿色通道”。
如今,这个议案已得到积极回应。新出台的《军人及军队相关人员医疗待遇保障暂行规定》,对官兵就近就便到地方公立医疗机构就医有了明确规定。
心中有多少惦记,就会有多少付出。这几年,无论工作多忙,王辉山都坚持抽出时间上边防哨所、进一线演训场,其建议和议案无一不是来自部队、服务战场。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军队医院聘用制医护人员在抗疫防疫中表现出的敬业精神,给王辉山留下深刻印象。如何让这支队伍发挥应有作用,把技术优势转化为卫勤保障能力?去年,王辉山结合所在医院聘用制医护人员培养使用情况,撰写了《健全聘用制医护人员遂行卫勤任务机制》的议案,建议引导和鼓励聘用制医护人员参与执行卫勤保障任务。
“作为一支急时可用、战时可上的重要后备力量,聘用制医护人员在重大卫勤保障任务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储备更多战时卫勤力量。”王辉山介绍,这个议案已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与回复,相关后续工作正在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