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美国总统拜登宣布,他命令美国国防部出动特种部队对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最高头目库莱希进行“定点清除”。在美军行动过程中,库莱希引爆炸弹自杀。
“定点清除”极端组织头目不乏先例。“基地”组织头目本·拉丹被击毙、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头目巴格达迪被清除,都曾轰动一时。可以相信,类似的斩首行动今后还会不断进入人们的视野。
也因此,有西方媒体描述道,坐在弗吉尼亚军事基地里的一介书生,现在甚至可以通过手中的无人机操纵杆来改变万里之遥的世界,让小炸弹来转动大地球,改变历史的进程。
然而,这样的想法并不现实。“定点清除”虽然可以通过“擒贼先擒王”,对打击“伊斯兰国”“基地”等恐怖组织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恐怖主义的实质并不单纯是军事问题。以军事为主要手段解决这种非军事问题,必然难以治本。
由于相关恐怖组织大多采取结构分散、权力下放的管理方式,相关的“定点清除”很难对其发动恐怖袭击的能力产生太多直接影响。事实上,近年来,极端组织“伊斯兰国”不仅在叙利亚、伊拉克、土耳其、黎巴嫩等地频繁制造恐怖袭击,其在非洲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伊斯兰马格里布分支等也仍然比较活跃。
恐怖主义的产生和蔓延有着复杂的内外因素。从内因上说,主要是宗教极端思想的快速渗透和传播;从外因上讲,因贫困导致的高失业率以及外部势力“分而治之”的策略、自命不凡的文明优越感,也是滋生恐怖主义的重要因素。事实上,美西方国家只在乎自身私利,根本不在乎有关地区民众的福祉。其发动的反恐行动,很多时候还掺杂着美西方政客的私心。这种情况下,其更愿意进行一些类似“定点清除”的外科手术式的打击,为其积累政治资本,赢得国际声望,但这个过程中时常发生的虐杀平民等事件,也进一步加剧了当地民众的仇恨。更有甚者,还有一些国家为了一己私利采取“可控混乱”策略,故意进而不击、剿而不灭。
曾经,美军频频得手的“定点清除”,似乎让一些人看到了战胜恐怖主义的希望。但火光熄灭后,四周仍然云遮雾罩,全球的反恐之路仍然前路漫漫。此次库莱希之死恐怕也是如此。如果相关国家不下大力气根除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而一味执着于“定点清除”,那么,反恐斗争必将难言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