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做“可以永远相信”的人


■林海波

连日来,随着多场扣人心弦体育赛事的进行,网络上出现这样一个热词——“可以永远相信”。

“纯净简约”“唯美科幻”“艺术盛宴”“无与伦比”……对张艺谋这个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总导演,有网民说,你可以永远相信他。

2月5日,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混合团体2000米接力决赛前,一名网民在背对电视直播的网络直播中自信满满:“他们,可以永远相信!”果不其然,5名队员获得中国体育健儿参加本届冬奥会的首枚金牌。

2月6日,中国女足在2022年女足亚洲杯决赛中实现超级逆转,盘终绝杀,摘得桂冠。回国后,女足队员所住的隔离酒店外,“我们可以永远相信中国女足”的横幅,格外醒目。

意会,是隐藏在中国文字中的情感魅力,它是意味深长的。“相信”,表达的是认可、肯定,是“信其有能而为之”的信任;“永远”,表达的是恒久、不变,是“期固然而远也”的持久。人们对张艺谋和体育健儿“可以永远相信”,既是对他们成功后的激情讴歌,但更多是因他们长期以来的表现使然。正如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所说:“信任的产生是渐进的,它更多基于对象长期的精神状态、所取成绩、有关品质等对主体的反复作用。”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相信,也没有毫无根据的质疑。因果相生,必有其理。人们选择“可以永远相信”一个人,也是有原因的。

“可以永远相信”,源于其对工作始终精益求精。在接受采访时,张艺谋给开幕式团队打100分,而他“给自己从不打100分”。张艺谋对冬奥开幕式各细节要求有多高?开幕式视效导演黄晨说,“他逼着我们把创想发挥到极致,团队所有人的智力几乎都被他‘榨干’了”“我半年熬完了过去5年熬的所有的夜”。

“可以永远相信”,源于对其实力的充分了解。2月12日下午,中国冬奥代表团旗手高亭宇,如一道红黑色闪电冲过终点,痛快淋漓赢得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男子500米“飞人大战”,斩获中国男子速度滑冰冬奥会首金。夺冠后,一名网友在朋友圈晒出了高亭宇近年来的训练成绩后写道:“你的夺冠是实力的体现,一点都不偶然。我们可以永远相信你!”

“可以永远相信”,源于面对挫折永不放弃。人与人之间最小的差距是智商,最大的差距是坚持。生如逆旅,一苇以航。不怕万山阻挡,就怕自我投降。中国女足之所以能得到众多国人“隔着屏幕的信任”,让人“可以永远相信”,是因为她们的字典里没有“放弃”二字。

赛场好比战场,赛场不比战场。赛场上失手了,“心若在”,还可以“从头再来”。而战场上失败了,结果极可能是山河沦丧、民族遭殃,连翻盘的机会都没有。

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还是“去国三千里,沦为阶下囚”,取决于军人是否让人“可以永远相信”。

在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中,部署炸桥任务后,第九兵团指挥员第一句话是“穿插七连在哪里?”在指挥员心里,七连“可以永远相信”。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杨根思连”始终叫响“三个不相信”的英雄宣言,怎能让人不“可以永远相信”?

因有实力,所以相信。因为相信,所以托付。2004年3月,一名患者到原北京军区总医院就诊时,只让外一科主任华益慰给自己手术。在众多患者心里,华益慰“是医术高超与人格高尚的完美结合。他用尽心血,不负生命的嘱托”。

家国安危事,军人肩上责。华山论剑,比的是功夫;战场角逐,凭的是本领。战场从不怜悯弱者,胜战要靠实力说话。缺乏高敌一招的能力,缺少克敌制胜的本领,非但成不了虎狼之师,还可能成为虎狼之食。当每名官兵都把胜战本领凝聚在枪口上、把辉煌战绩书写在军旗上,坚持在血与火中淬炼锋利无比的“刀尖子”,在苦与累里锻造英勇无畏的“硬骨头”,就一定能成为党和人民“可以永远相信”的“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

(作者单位:32676部队)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