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五环旗下,相约长城内外。
在北京冬奥会的舞台上,来自世界各地的冰雪健儿正用“体育”这一世界通用语言,书写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故事。
这些天,在三大赛区辗转采访,我数次被他们的故事所触动——
古罗马诗人奥维德曾说,忍耐和坚持虽是痛苦的事情,却能渐渐地为你带来好处。2月10日,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混合团体决赛。徐梦桃、贾宗洋和齐广璞3位冬奥会“四朝元老”联袂出战,为中国队摘得一枚银牌。贾宗洋在最后一跳出现失误,滑到场边时,他双手掩面,泪水夺眶而出。赛后,他的脸上写满了无尽的遗憾。
然而,网友们并没有苛责这位“钢铁侠”。当年,在备战平昌冬奥会时,贾宗洋不幸受重伤,左腿粉碎性骨折,腿内被植入2块钢板和22根钢钉,由此赢得了“钢铁侠”的绰号。贾宗洋前后经历3次手术和漫长的恢复期,才重新站了起来。虽然身体已敲响警钟,但为了参加北京冬奥会,贾宗洋选择了忍耐和坚持。一枚银牌,不算完美,但依然是他坚强地与伤病抗争、永不放弃的收获。
因为热爱,所以前路有光;因为努力,所以无所阻挡。
2月9日,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U型场地技巧资格赛中,中国小将高弘博带伤上场,拿到了全场最低的15分。但这个分数背后的故事,让不少网友为之动容。
原来,直到北京冬奥会开幕前一天,高弘博都是一名“试滑员”,而不是正式参赛选手。2月3日,他成功“转正”,拿到了参赛资格,倍感惊喜与激动。然而不幸的是,在一次赛前训练时,高弘博意外受伤——脚踝骨折。奥运梦想,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进退两难之时,高弘博决定不留遗憾、带伤参赛:“哪怕就是爬,我也要站在冬奥会的赛场上。”
全程滑行,没有高难度动作,甚至没有一次空中转体,但站上赛场的高弘博依然是我们心中的骄傲。
海明威说:“人生来不是被打败的。人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够被打败。”北京冬奥会的赛场上,有一位不向命运低头的“战士”——科尔比·史蒂文森。
2月9日,首次参加冬奥会的史蒂文森,在自由式滑雪男子大跳台比赛中勇夺亚军。
2016年,18岁的他曾遭遇一场严重车祸,颅骨、面部、肋骨等多处受伤,在重症监护室里待了很长时间。期间,为了保护他的大脑,医生对他实施了3天的人工昏迷。伤愈归来,历经长时间的康复训练,史蒂文森才重新踏上训练场。
24岁的史蒂文森并不是大跳台的夺冠热门,他此前在世界大赛的最好成绩仅是第六名。在首钢滑雪大跳台“雪飞天”,他用精彩的表现,勇夺银牌,连他自己也喜出望外。6年时间,从重症监护室到冬奥会领奖台,史蒂文森用行动告诉我们——别给自己的人生设限,一切皆有可能。
奥运会之所以牵动人心,不仅在于摘金夺银的荣耀时刻,更在于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的奥林匹克精神。
2月6日晚,北京冬奥会男子单人雪橇比赛,格鲁吉亚选手萨巴·库马里塔什威利,在34位参赛选手中排在第31名。虽与奖牌相差甚远,但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依然足够震撼。
库马里塔什威利家族,是格鲁吉亚著名的雪橇运动世家。12年前,萨巴的堂哥——雪橇运动员诺达尔·库马里塔什威利在温哥华冬奥会前的一次正式训练中不幸遇难,21岁的生命戛然而止。当所有人都认为,这起严重的意外会直接给库马里塔什威利家族的冬奥梦想画上句号时,他们却没有放弃对雪橇运动的热爱。
面对悲剧,当时只有9岁的萨巴立志要完成堂哥的梦想——参加冬奥会。萨巴说:“我永远不会忘记2010年发生的那件事,但诺达尔带给我的不只是悲伤,更多的是力量。”
从悲伤中出发,格鲁吉亚库马里塔什威利家族的奥运梦想,在北京得以延续。库马里塔什威利兄弟的故事,与奖牌无关,却是奥林匹克精神真实的注脚。
冰雪并不冷酷。这几个故事让我感受到了人生的温暖、奋斗的价值、热爱的力量。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出,奥林匹克精神不仅是挑战自我、战胜自我,也是不向命运屈服、不向困难低头,更是崇尚奋斗、永不言败。
(本报河北崇礼2月1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