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家属来队,申请临时住房不再困难

——第72集团军某旅创新住房分配模式为基层解难的一段经历


■吴思哲 吴建强 陆栋钰

春节假期刚过,第72集团军某旅上士石胜杰送走节日期间来队探亲的家属,将使用过的家属临时来队住房打扫干净后,向旅军需营房科交还了钥匙。

“这个春节,我们一家过得温暖又舒心!”谈起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石胜杰感慨不已。

过去,因家属临时来队住房数量有限,赶上春节等官兵家属来队高峰期,“一房难求”的现象就比较突出。“结婚好几年了,家属几次想到部队跟我一起过年,一直没能如愿。”石胜杰告诉笔者。

“供需矛盾突出,如何合理分配家属临时来队住房是个难题。”谈及此事,该旅军需营房科科长朱伟柱讲起机关“分房子”的一段经历。

前年,不少基层官兵反映,一到节假日,申请领用家属临时来队住房不仅等待时间长,还得一趟趟往机关跑。为此,军需营房科采取审批关口前移的方式,每到用房高峰期,提前将用房指标按建制下放至营连,大幅简化办理流程、缩短办理时间。新规实施后,官兵好评连连。

但好景不长。去年,该旅机关组织了一次官兵恳谈会,部分已婚士官反映,家属临时来队住房指标不足,节假日申请领用家属临时来队住房,往往要等待很长时间。

这个情况让朱伟柱感到不解:家属临时来队住房使用情况统计显示,住房总量常有富余,怎么还有排队等房的情况?

“一边是住房闲置,一边是排队久等,原因何在?”带着疑惑,朱伟柱带队深入各营连展开调研。经过走访摸排,朱伟柱弄清了缘由:原来,该旅不同营连官兵结构成分差异较大,有的单位已婚士官数量明显多于其他单位;有的单位已婚士官虽多,但因长期在外执行任务等原因,用房需求不大,不少指标长时间闲置。提前将用房指标下放至营连的方式,简化了申请领用办理流程,却导致了住房分配“旱涝不均”的现象。

今年春节前夕,为解决官兵急难愁盼问题,确保节日期间家属来队“住有所居”,该旅在广泛听取官兵意见建议基础上,研究采取需求上报与指标分配相结合的新模式,合理分配家属临时来队住房。

按照这种新模式,该旅军需营房科先根据在位已婚士官比例,将家属临时来队住房申请领用指标全额下放至各营连,官兵再根据自身实际上报用房需求。准确掌握供需数据后,军需营房科将部分单位多余的指标收回,再根据实际需求科学统筹,进行二次分配。

春节长假前,朱伟柱为统筹调剂分房指标,加班加点忙了好些天。他说:“能让官兵满意、家属暖心,累一点也值得。”

机关多统筹,基层少负担。随着家属临时来队住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该旅官兵纷纷为机关点赞。在长假结束后召开的基层建设形势分析会上,该旅领导以此事为例,要求机关各科室举一反三,深入查摆服务基层不到位、不尽心的问题短板,切实打通为兵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短评

办法总比困难多

■陆栋钰

对于攻坚克难,部队有句老话说得好:“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面对家属临时来队住房供需矛盾突出的“老大难”问题,第72集团军某旅集思广益凝聚官兵智慧,旧题新解探索方法路子,在不增加住房供应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少资源浪费、满足官兵需求,正是“办法总比困难多”的生动写照。

基层建设千头万绪,“困难多”是一种常态。而困难之所以是困难,一个突出表现就在于老经验不管用、旧方法不顶用。面对前进道路上的新情况新问题,只有敢于突破、善于创新,从思维定势、固有模式、路径依赖中挣脱出来,才能准确把握本质规律,找到最佳解决方案,不被矛盾“困”住,不被问题“难”住,做到“困难多办法更多”。

基层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推动基层建设上台阶、见实效,不仅要掌握“善为”的方法技巧、具备“能为”的过硬本领,更要强化“愿为”的责任担当。各级只有切实把官兵冷暖放在心上,坚决贯彻落实习主席“要坚持士兵至上、基层第一”的重要指示,带着温度做工作、带着感情抓落实,倾心尽力帮助基层解决各种矛盾问题,才能最大限度凝聚军心士气,推动基层建设全面发展、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