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读者之友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当蓝色梦想停驻在高山之巅


5个月前,来自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和北京大学元培学院的郑博元、李政睿携笔从戎。怀揣蓝色梦想的他们,曾盼望登上战舰破浪蹈海。然而,新训结束后,他们来到了驻守在山顶的北部战区海军某旅。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下连之前,郑博元、李政睿虽然许下誓言,但得知自己的“航母梦”“大洋梦”落空后,他俩还是免不了有些失落。

在新单位领导和战友的关心关爱下,他们时时处处感受着军营大家庭的温暖。通过谈心交心和实地参观,他们了解了该旅一代代“观通人”的忠诚和奉献,走出了迷茫期,也为自己规划了军营成长路线。这一切,都写在他们和战友们分享的心路历程里。

在云端,眺望那片海

■李政睿

经过3个月的新训期后,我曾满怀憧憬,渴望下连后能分配到舰艇部队,到一线作战部队去,到大海上历练一番。那时我对各个专业不太了解,得知自己被分到观通部队时,还在想是不是去学雷达专业,然后到舰艇上当一名雷达兵。

接兵的车从训练大队开到旅机关,车窗外浩瀚无垠的海面让人心潮澎湃。我仿佛看到自己正站在甲板上,面朝大海向着祖国海岸的方向敬礼。

一下车,迎面就看到刻在一块大石头上的“山海为家、朴实奉献”8个大字。山厚重沉稳,又有壁立千仞的锐势;海包容万象,又有惊涛拍岸的气魄。与朴实奉献联系起来,是对我理想中军人形象很好的诠释。当时我还庆幸自己能分到这个单位。

然而,当班长告诉我们,观通部队驻扎在高山海岛,来到这里意味着未来两年的军旅路几乎与上舰无缘时,梦想的破碎一度让我十分苦闷。

直到那一天,我们登上海拔1000多米的山顶。坚守山巅23年的老班长王建文,向我们讲述了该旅前身部队从朝鲜凯旋后征衣未解再征战的壮举,数千名官兵历经近4年时间凿筑出一条万米长的军用公路。杨得志将军曾在这里题诗一首,这条公路也被命名为“得志路”。

走在前辈用热血和生命修筑的“得志路”上,聆听老班长王建文讲述一代代观通兵在漫长坚守中以山海为家守卫祖国海疆的事迹,我的内心深受触动,像接受了一次心灵的净化和洗礼,脑海里始终回荡着那句话:革命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越是艰苦的地方越磨炼人。

在舰艇上可以眺望无边的大海,高山海岛上也有别样的风景。来营区的路上,车盘山而行,云雾缭绕间,壮美的景色让我惊叹:原来,我们不光在山上,更在云里。“耳听松涛,眼观云天,我们是祖国的千里眼。夏穿云雾,冬走冰川,我们战斗在山之巅。为了祖国的富强,愿把青春奉献……”我的耳边不禁响起这首官兵自己创作的歌曲,歌中唱出了何等的豪迈与荣光!

刚入伍时,我曾想象过退役回家后要跟亲友们讲一讲自己在战舰上劈波斩浪的故事。如今,我只想在这里踏实苦干、勤学本领,立足本职岗位,传承发扬“山海为家、朴实奉献”的观通精神,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用热爱与实干书写属于自己的强军故事。

守海疆,扎根这座山

■郑博元

从小,我就有个“男儿何不带吴钩”的从军梦。进入大学后我的内心出现迷茫,迫切希望走出校园感受另一种生活,思考人生的方向。埋在心底那颗从军的种子,又一次被唤醒了。

来到军营后,紧张有序的训练生活,让我忘却了“少年愁滋味”,从一个跨立到一个转体,从一令一动的规范学习到整齐划一的队列行进,都让我得到体魄和精神的历练。入伍之前,我一直担心自己会做不好,难以融入军营这个大家庭。但新训结束后,我不仅收获了自信,也收获了亲如兄弟的战友情谊。班长手把手教我叠被子,战友们热热闹闹地读书讨论,休息时大家一起打游戏……这些都是我宝贵的“兵之初”回忆。

只是,我没想到新训结束后被分配到观通部队。不可否认,起初我有些失落,但随着对观通精神和观通兵使命的了解,我开始明白,现代化国防中每个兵种都不可或缺。守高山、守海岛、守海防,同样是在尽义务、作贡献;成为祖国的“千里眼”,扎根高山、守望海天,同样让人热血沸腾。

几十年来,一代代观通兵坚守战位,为体系战斗力生成提供了坚强保障。百闻不如一见,只有置身观通兵的战位,才能理解他们为何要抱定信念扎根于此。

集训期间,我们曾前往海拔1000多米的山顶,听老班长王建文讲述坚守山巅的峥嵘岁月,感受基层观通兵艰苦朴素又充满斗志的军旅人生。

峦顶之上山海相映,风景绝美,同时也狂风肆虐,苦寒逼人。一代代观通兵就这样立于山海之间,将千里海疆尽收眼底,精准锁定每个来犯之敌。“山石相拥,枕海听涛”,这份独属于观通兵的浪漫与豪迈,不亚于驰骋大洋,也是对我这样一名海军新战士最好的洗礼与激励。

驻守山巅,也是在守卫祖国的万里海疆;扎根观通,也可以走出不平凡的军旅之路。

上图:李政睿(右)和郑博元在山顶留影。 刘  猛摄

(来源:“人民海军”微信公众号,整理:李  阳、宋亚辉)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