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时事纵横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数字中国”春潮涌动

——从地方两会热点话题看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


有“中国刺绣机产业基地”之称的浙江省诸暨市,近年间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升级,重塑行业竞争力。图为企业最新研发的智能化烫片机在进行测试。
新华社记者 徐 昱摄

2月4日,立春。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场数字科技与美学创新的大融合,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式浪漫”。“世界最大地屏”飘起蒲公英种子、AI技术实时捕捉几百名儿童轨迹、“激光刻刀”雕琢出“冰雪五环”……一个个令人惊艳的瞬间,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

放眼世界,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数字技术、数字经济的发展,将为我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先机。

纵观今年地方两会,在经济工作“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下,各地纷纷抢占数字时代发展机遇,将“数字赋能”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从抢占经济发展“新赛道”到激发社会转型新动能,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到赋能绿色低碳,一个蓬勃发展的数字中国,正铿锵前行。

数字+经济

量化指标抢占发展“新赛道”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向来是地方两会最受关注的经济数据之一。

梳理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发现,在2021年超八成省份GDP增速完成既定目标的情况下,2022年GDP增速目标普遍下调。例如,北京市2022年经济增长目标由2021年的“6%以上”下调为“5%以上”,2021年GDP增速最高的湖北省,则由“10%以上”下调至“7%左右”。

多地在主动下调经济增速的同时,将数字经济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增量之一。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2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贵州省明确,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6%左右;河南省提出,以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为牵引,力争数字经济增长15%以上。

一降一升之间,折射出各地经济工作稳中求进的共同选择。有专家表示,各地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目的在于尽快获取先发优势,抢占有利赛道,同时表明数字经济蕴藏巨大潜力已成为共识。

除拉动经济增长外,数字经济还成为各地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点。重庆市提出加快生产设备、关键环节智能化改造,新培育10个智能工厂、100个数字化车间;上海市明确将推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打造30个制造业数字化赋能平台,新建40家示范性智能工厂。

此外,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其开发利用和流通方式也受到关注。广东省提出,将健全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法规和标准体系,全面推广首席数据官制度,推动建设省数据交易场所,打造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先行区。

在数据监管和兜牢数字经济发展的安全底线方面,不少代表委员表示,一方面要“踩好油门”,逐步清理不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行政许可、资质资格等事项;另一方面要“系牢安全带”,对算法歧视、大数据杀熟等行为予以规范。

数字+社会

深化改革弥合“数字鸿沟”

“以开展数字化社区建设为试点,大力提升城市服务管理水平”“深化‘数字政府’建设,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多地政府工作报告,将数字技术应用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促进社会转型的重要途径。

着眼超大城市人口多、流量大、功能密、运行复杂等治理难题,北京市提出,全力打造“京通”“京办”“京智”3个智慧终端;广东省提出,部署超2万台“粤智助”政府服务一体机,完成数字政府线上服务平台和市县两级政务大厅适老化、适残化改造。

“沉默的乡村山水林田湖草沙,也可以成为资产化、市场化的数字资源,亟待通过统筹规划将其‘唤醒’。”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抓手之一,数字乡村建设受到多地关注。云南、安徽等省计划通过培树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农业产业互联网等,赋能乡村振兴,推动城乡共同富裕。

不少代表委员认为,不论在城市还是农村,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归根到底是为人服务。针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数字鸿沟”,上海市有政协委员建议从供需两端发力改进。在供给端,针对老年人数字产品收益低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强政策保障,适当托底增加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在需求端,利用公共文化设施和机构开展教育培训,提高老年人数字素养,让他们主动“拥抱”数字时代。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的多地政府工作报告,数字化转型举措常常分散在经济社会发展相关领域的章节表述中。今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设置专章,从加快经济数字化、生活数字化、治理数字化、完善数字发展环境4个方面,系统明确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点政策。相关专家解读,城市数字化转型是全要素的整体转变,而非某几个领域的“单兵突进”。上海的城市数字化转型举措涵盖善政、惠民、兴业多方面,为各地数字化转型提供借鉴。

数字+区域

“东数西算”优化建设布局

从北煤南运到南水北调,从西气东输到西电东送,全国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迈向数字时代,工程“家族”再添新成员——2021年5月,我国明确提出布局建设8个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作为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的战略支点,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

东部地区数据中心产业布局紧密,却面临能耗超标、电力成本上升等瓶颈;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但存在数据资源供给不足的短板,区域发展不平衡情况依然存在。

纵观地方两会,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城市群等数据用户规模较大、应用需求强烈的枢纽节点,优化数据中心供给结构、扩展算力增长空间成为共同关注点。河北省规划新建5G基站2.5万个,建设张家口国家级数据中心,打造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京津冀枢纽节点。上海市强调推进5G网络深度覆盖,建设超大规模开放算力平台等一批新型基础设施。

在国家重点战略布局区域内部,数字一体化进程也在加速。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两会上,各地互相取长补短、贯通数据要素流动、打造“数字长三角”,成为共同目标。

多地代表委员提出合力打造长三角大数据中心,消除数据资源跨行政区域流通和存储的壁垒,联合开展大数据关键技术攻关,推进建设具备E级计算能力的超算中心。

浙江省一名政协委员认为,区块链、云计算将成为数字时代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议加快区块链产业生态构建工程,支持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区块链基础底层平台的发展应用,建设领先的区块链人才梯队。

数字+低碳

“智改数转”发掘减排潜力

“数字化与低碳化是‘一体两面’,是驱动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目标的双引擎。”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不少人认为,产业绿色转型过程中,必然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应用。

着眼把“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地方两会上,多地聚焦能耗较高的传统产业,特别是工业制造业领域,提出“加快推进工业领域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将数字技术应用作为驱动产业绿色低碳改造、实现节能降耗减排的重要引擎。

加快数字化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河南省明确提出,创建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建设10个省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推进智能化应用场景行业全覆盖。老工业基地聚集的辽宁省,近年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建成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1.2%。今年辽宁两会上,当地提出聚焦装备制造业、石化、钢铁、纺织行业等,分领域开展数字化转型。

除支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外,江苏省还将目光投向中小企业,提出综合运用贷款贴息、投入补助等优惠政策,带动中小企业开展“智改数转”。

深挖数字技术在节能减排方面潜力的同时,聚焦数字技术赋能新能源开发和使用,一些地方也进行了探索和尝试。为实现清洁能源高效利用,青海、甘肃等地目前已与科技公司合作,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更精确地预测天气变化、用电消耗、发电补偿等,在保障供电稳定的基础上实现清洁能源发电和用电效率最大化。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以数字化、标准化为方向,稳步打造零碳电力系统。

(综合各媒体报道)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