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应用VR党建学习系统、官兵乘坐摆渡车跨营区处理业务、开通子女入学“绿色通道”……梳理“2021年度我为群众办实事完成清单”时,我欣喜地发现,自己负责督办的19件实事均已办结,内心不禁感慨万千。对比去年初受领该项任务时的不情愿,现在的我格外有成就感。
回想当时,科里正在为策划组织庆祝建党百年活动忙得不可开交,而且大多数实事并不在我的业务范畴。如果接手负责这项任务,肯定分身乏术,不但很难保证质效,还可能影响单位的全面建设。可是任务来了,我只能硬着头皮应承下来。
很快,旅机关通过蹲点调研、问卷调查、双向恳谈等方式,汇总了68个困扰基层官兵的难题。为基层购买摄像机、邀请地方厨师对炊事员进行培训、定期为官兵补办证件……我拿着密密麻麻的计划清单向领导报告,本以为会受到表扬,没承想却挨了批评:“机关为基层办实事与干好分内事既有联系,更有区别,怎么能混为一谈?”
那几天,本就觉得这项任务是“烫手山芋”的我,心情变得低落。但细细想来,领导说得在理,办实事清单确实有些鱼龙混杂,有些是机关的日常工作,有些是基层能够自行解决的问题,还有的不但算不上官兵的“急难愁盼”,反而有搞“面子工程”之嫌……
为此,我与相关业务科室对接,对问题清单进行了调整。为确保解难帮困落到实处,11个对口业务科室分别列出时间表、明确了责任人。很快,新的“我为群众办实事”计划清单新鲜出炉,经旅党委批准实施。
某高炮连营区地处偏远、点多线长,到旅机关办理业务常常是“工作半小时、往返大半天”。为解决这个问题,旅党委专门加派摆渡车,每周2次接送该连官兵往返机关,如果遇到需要紧急办理的事项,机关人员便直插各个点位现场办公。
某作战支援营三级军士长刘楠面临子女入学难题,旅里第一时间安排保卫科干事高天宇与当地教育部门取得联系,不到半个月便为其开通了入学“绿色通道”……
在此过程中,为防止出现“半截子工程”,我每月都会通报讲评机关相关科室办实事进展情况,并逐项跟踪问效,畅通民主渠道,定期组织基层满意度测评,确保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
时间一天天过去,清单上代表办结的“√”逐渐增多。我对这项工作的态度,也由刚开始的抵触,发展到后来的接受,再到如今的成就感满满。随着一个个疑难杂症的解决,我的思想认识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只要上下同心,就没有干不成的事。基层官兵很可爱很单纯,每个人都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组织对他们的点滴关心关爱都会化作干事创业的热情,在各项工作中体现出来。
这不,眼下正在掀起训练热潮,那一浪高过一浪的喊杀声似乎在告诉我:焦文扬,为基层办实事是一种幸福,新的一年继续加油。
(本报记者宋子洵、通讯员刘晓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