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雪后初晴的日子,也是一个能听到北京冬奥会脚步声的时刻。1月25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
习主席的开场白满是浓浓的中国情:“今天是中国农历小年,过几天就要过大年。欢迎你今年跟我们一起过年。”
这个“大年”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大年初四晚,北京冬奥会将拉开惊艳全球的序幕,为世界奉献一场冰雪盛宴。
为了这个“大年”的如约而至,习主席一直关心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工作,亲自谋划、多次调研、精心部署,让亿万中国人的冬奥梦想,一步步从愿景变成现实。
回顾北京冬奥会筹办的日日夜夜,我们不仅体验了冰雪运动带来的浪漫与激情,也目睹了祖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成果和进步,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
1908年的一天,北京西南100多公里的天津。在南开学校的操场上,校方给学生放映在伦敦举行的第4届奥运会盛况。
紧张激烈的奥运会比赛场景,犹如大洋彼岸奔腾而来的海啸,给现场观看的学生带来了极大震撼和冲击。事后,他们投书《天津青年》杂志,发出了三个“世纪之问”:中国何时能派运动员去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能够夺得一枚奥运金牌?中国何时能够举办奥运会?
这就是著名的“奥运三问”。
24年后的1932年,刘长春成为参加奥运会的中国第一人。
76年后的1984年,许海峰为中国夺得了第一枚奥运金牌,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
100年后的2008年,北京成功地举办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
拉直这三个问号,我们用了一个世纪、整整一百年的时间。
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大家庭里,中国是一个后来者,也是一个追赶者。仅仅用了一百年的时间,中国人实现了奥运“三级跳”,把一个又一个奥运梦想变成了现实。
在这一百年的时间里,发生了许多令人刻骨铭心、惊天动地的故事。人们不难发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197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实现奥运最后“两连跳”的加速器。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中国跃进的速度越来越快,也越来越耀眼……
当我们见证2022年北京冬奥会启幕之时,那个曾经的追赶者,已经一跃成为了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跑道上的领跑者:
——在申办北京冬奥会过程中,中国做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庄严承诺。2021年10月,受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委托,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开展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统计调查。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以来,截至2021年10月,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到3.46亿人。目睹这样的盛况,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称赞道:“随着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世界冰雪运动的历史将以北京冬奥会作为分界线。”
——从2008年到2022年,从“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到“一起向未来”,仅仅用了14年的时间,北京便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同时也使中国成为第一个实现奥运“全满贯”的国家(先后举办夏季奥运会、残奥会、青奥会、冬奥会、冬残奥会)。希腊奥委会主席斯皮罗斯·卡普拉洛斯就非常感叹地说,北京是全球第一个“双奥城市”,这对奥林匹克运动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北京冬奥会共设7个大项、15个分项和109个小项,是设项和产生金牌最多的一届冬奥会,给更多运动员在这里实现梦想提供了机会,将在冬奥会历史上树立起新的标杆。国际奥委会官方杂志《奥林匹克评论》刊文指出,北京开启冬奥会新时代:北京冬奥会将成为有史以来性别最均衡的一届冬奥会,不仅女运动员的人数多于往届——占总参赛人数的比例从2018年的41%增长到45.4%,且女子小项也创纪录地增加到46个。
……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一个个遥远的奥运梦想,在我们的眼前逐一变成了现实。在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在某个时期,中华民族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从奥林匹克运动的追赶者到领跑者,镌刻着一个民族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奋斗历程,彰显了一个大国的担当和综合实力。
二
2021年10月,“相约北京”亚洲花样滑冰公开赛在首都体育馆举行。赛后,来自日本、德国、拉脱维亚等国的参赛选手,对首都体育馆感叹不已:“冰面很适合滑行,比赛场地很大,我在这里很开心”“场馆的冰面非常利于滑行,在这里我可以把我平时日积月累训练的结果展示出来”“每次来到首体都非常兴奋,首体是世界上最好的场馆之一”……
当场馆的工作人员告诉外国参赛选手,首都体育馆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排球比赛馆、已经度过了自己53岁的生日时,大家露出惊讶的表情,对这座老体育馆焕发青春连连表示“没想到”。
与首都体育馆一样实现华丽转身的远不止一个:“鸟巢”是举办2008年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场馆,这次摇身变成了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的举办地;水立方进行“水冰转换”变成冰立方,将承办冰壶项目的比赛;五棵松体育馆原来承担着夏季奥运会的篮球比赛,本届冬奥会则成了冰球比赛馆;北京赛区13个竞赛和非竞赛场馆中有11个是当年夏季奥运会的“遗产”……
本届北京冬奥会大量利用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场馆,创造性地实现冬季项目与夏季项目的转换,为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贡献了一个新理念和新实践:奥运遗产。
举办奥运会,是世界上很多城市的共同梦想,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识,是民族凝聚力的鲜明象征。
作为举办奥运赛事的“大满贯”国家,中国在筹办冬奥会之初就萌发了一个更大的梦想:不仅要成功举办一届奥运会,还要给奥林匹克运动留下丰厚的奥运遗产。
2015年,当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国际奥委会第128次会议上正式宣布“北京获得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权”之后,北京就向世界郑重承诺:在2022年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在万里长城脚下,用“纯洁的冰雪”,邀约全世界的朋友们共赴一场“激情的约会”。
冬奥之约,中国之诺。
习主席多次视察冬奥会筹办工作,并谆谆嘱托:
——比赛场馆反复利用、综合利用、持久利用,这是“中国经验”;
——各项建设和改造工程都要努力成为精品工程,同时要充分考虑后续利用,不要贪大贪多;
——要用节约、绿色、廉洁的理念去规划好场馆的建设和利用,体现奥运精神,借势大力推动全民体育事业发展;
……
有着100多年历史的现代奥运会,起起伏伏,走过了一条螺旋般的曲折发展道路。赛时精彩辉煌,赛后门庭冷落,这是制约奥林匹克运动进一步发展亟待解决的一道命题。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遭遇瓶颈之时,总要有人挺身而出,对其进行变革创新,使其重新步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成为全人类值得信赖的精神家园。
奥运遗产工作没有成型的国际规则可循,也没有系统的工作方法和模式可借鉴。北京冬奥会是《奥林匹克2020议程》颁布后第一届从筹办之初就全面规划管理奥运遗产的奥运会。北京冬奥组委积极探索创新,将遗产理念和遗产实践贯穿筹办工作始终。
在筹办本届冬奥会的过程中,北京秉承着创新创造的办赛理念,坚持突出“科技、智慧、绿色、节俭”四个特色,不仅留下了社会的、体育的物质遗产,还留下了丰厚的文化和精神遗产,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贡献了可资借鉴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经验,成为受到国际奥委会称赞的“奥林匹克遗产领域的先行者”。
面对北京冬奥会已经实现和即将变成现实的奥运遗产,国际滑冰联盟主席扬·迪克玛坦言:“北京冬奥会所产生的影响不仅仅是实现愿景,更在于冬奥会带来的遗产。中国现有的以及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将为广泛开展冰雪运动提供条件,蕴含着未来几年的巨大发展潜力,这笔遗产会和举办冬奥会本身一样重要。”
三
2021年12月2日,联合国总部。
100多个联合国成员在这里做了一件举世瞩目的大事:第76届联大协商一致通过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休战决议。173个国家参与共提,创下近几届冬奥会休战决议共提国数量新高。
这项关乎世界和平的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休战决议,呼吁各方通过和平和外交手段解决国际冲突,敦促各国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前7日至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后7日遵守奥林匹克休战;强调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愿景——“纯洁的冰雪,激情的约会”,旨在让奥林匹克点亮青年梦想,让冬季运动融入亿万民众,推动社会发展,创建和谐、和平和更美好世界。
奥林匹克休战是国际奥委会根据古希腊奥运会神圣休战的传统发起的一项国际和平活动。在古希腊,每当举行奥运会期间,各交战城邦之间必须停战,以便各地的运动员参加比赛,并让各地观众前往观看。“神圣休战”表达了人们追求和平与自由的良好愿望。由此,古代奥运会被誉为“和平自由的代表”。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举行期间,在联合国和国际奥委会的共同努力下,古代奥林匹克休战的做法在现代奥运会中得以恢复,大家一致同意在奥运会开幕前一周起至闭幕后一周之间的期间内停战。
1993年5月,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提出了“奥运休战”的倡议,184个国家或地区奥委会联合签署,并由国际奥委会向联合国递交了奥林匹克休战议案。联合国第48次大会的121个国家一致通过了该提案,要求联合国各成员国根据国际奥委会的要求遵守奥林匹克休战。
1994年冬奥会举行期间,为了遵守奥林匹克休战决议,波黑交战双方停止了战斗。这也是第一次因奥林匹克休战决议而暂时停战的现代战争。
和平是时代的主题,也是人类共同的梦想和期盼,更是中国人民孜孜不倦的追求。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追求和平的民族,历来崇尚“以和邦国”“和而不同”“以和为贵”。几千年来,和平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刻进了中国人民的基因里。在奥林匹克休战这项国际和平活动中,中国不仅是一个坚定的参与者,更是一个积极推动者和重要贡献者。
2007年10月31日,在北京夏季奥运会开幕前夕,中国就向联合国提交并得到186个会员国联署的《奥林匹克休战决议》。该决议在第62届联合国大会获得了一致通过。时隔14年,中国第二次向联大提交奥林匹克休战决议。众望所归,决议获得协商一致通过,并得到绝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共提,体现了联合国会员国对北京冬奥会和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支持,也体现了国际社会同舟共济、战胜疫情、实现和平、一起向未来的坚定决心。
追求和平与发展,是全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望。当今世界并不太平, 煽动仇恨、偏见的言论不绝于耳,弱肉强食、穷兵黩武、霸权霸凌等行径依然在我们这个世界横行,战争的乌云从来就没有在我们头顶消弭,和平的道路并不平坦。尽管如此,这项寄托着世界人民对和平美好追求的奥林匹克休战决议,竟然还遭到了极少数国家拒绝参与签署。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站在和平对立面的人毕竟是极少数,这反倒使我们看清了和平道路上的荆棘和坎坷,体会到了实现和平愿望的任重道远,也感受到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坚定支持的力量。在滚滚向前的历史潮流中,撼树的蚍蜉只会落下一个笑柄。
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前夕,即将赴北京出席冬奥会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记者会上坚定地表示:“奥运会是一件大事。它象征着体育在将人们团结在一起、促进世界和平方面的作用。我想向世界传递一个信息,奥运会定能促进世界和平。”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新年致辞中指出:“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休战决议再次证明,只有每一个人都尊重奥运会,超越政治分歧,我们才可以实现我们团结世界的使命。由此,2022年冬奥会可以成为和平竞赛的又一个伟大例证。”
《奥林匹克休战决议》不能彻底消弭战争,但一定能够坚定全人类追求和实现和平的信心。奥林匹克的火炬很快将照亮北京的夜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北京冬奥会这个平台上,来自世界各国的体育健儿,定能用奥林匹克精神的阳光穿透战争阴霾,用团结友谊的桥梁促进文明沟通,用心灵的交融凝聚和平力量,向世人展示对和平追求的意志和信念。
四
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和和睦睦的团聚是过年最好的礼物。
时值中国农历小年的这一天,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时深情地说,世界各国与其在190多条小船上,不如同在一条大船上,共同拥有更美好未来,所以我们提出了“一起向未来”的北京冬奥会口号。中方将为奥林匹克运动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时间由此往前推到2015年9月,习主席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经提出,便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和热烈响应。这之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多次载入联合国多份不同层面的决议中,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中国方案、解决当前世界难题的中国智慧。
中国梦交汇奥运梦。
北京冬奥会从申办到筹办,我们用最真挚的行动践行着一个朴实的道理: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不仅可以增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而且有利于展示我们国家和民族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阳光、富强、开放的良好形象,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具体也是最生动的伟大实践。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这个并不平静的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也使世人更加意识到同舟共济的重要性。在去年东京奥运会开幕前夕,国际奥委会第138次全会表决通过,将保持了百年的奥林匹克格言 “更快、更高、更强”加上了“更团结”。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也在多个场合谈到了“更团结”的重要性:“对于当今世界来说,体育和奥林匹克价值观所倡导的团结一致更有借鉴意义”“北京冬奥会将是一个重要时刻,以和平、友谊和团结精神把世界凝聚在一起”“我们组织比赛是为了团结世界”“体育对于构建后疫情时代的世界具有重要作用”……
北京冬奥会是奥林匹克格言加入“更团结”之后举办的首个冬奥会,也是新冠肺炎疫情后首次如期如约举办的世界性综合体育盛会。在北京冬奥会开幕的日子里,来自世界各地的体育健儿,定会在这里感受到“一起向未来”的口号与“更团结”的格言高度契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同奥林匹克精神的一脉相承。
北京冬奥会开幕的日子,正是中国农历的立春节气。立春意味着一个新轮回的开启,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
当立春的夜幕降临之时,奥林匹克的圣火将照亮北京的夜空,也会成为照亮全人类走出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发展困境的一束亮光。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全世界人民团结在一起,坚定信心、同舟共济,通力合作、携手并肩,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重建我们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未来。
本版图片来源:新华社
版式设计:贾国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