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清新年味意蕴深


■向贤彪

在诗人的笔下,“年是一身簇新的衣服,喜气洋洋;年是一串炸响的爆竹,金光闪闪;年是一种离别,失去了过去的日子;年是一种到来,迎来了春光无限。”春节之所以是立体可感的,从根本上讲在于春节文化富含意蕴、润泽人心。

年味千万种,清新意蕴深。在党和人民军队里,年味还有另一种别样魅力:那是官兵一致的同甘共苦、那是军民团结的鱼水深情、那是以打胜仗回报乡亲们的特殊年礼……

1928年,朱德同志率部在江西莲花县与战士们过春节,没有丰盛的年夜饭,没有红包年礼,有的只是战斗的豪情、融融的暖意。面对军队不一样的年味,朱德有感而发,写了这样一副春联:“红军中,官兵伕衣着薪饷一样;白军里,将校尉饮食起居不同。”对仗工整、对比强烈,“红”与“白”分明,讴歌了人民军队新型的官兵关系。

1944年春节,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枣园请乡亲们吃饭,每家每户来一个代表。礼堂里,其乐融融,欢声笑语,足足摆了几十桌,每桌由一位中央领导陪同。桌上摆的软糕、油馍、麻糖等平时难见的美食,都是乡亲们自己带来的。毛泽东与大家一一握手,说:“你们都是我的老邻居,不要讲客气,过几天我要到你们家里去拜年呢。”其他中央领导也频频举杯给乡亲们敬酒、向大家拜年。

一位历史学家曾说:“节日是一面镜子,能照出真正伟人平凡而真切的爱。”在春节这样的重大节日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与官兵和群众一起过节,体现了人民领袖爱人民的高尚情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人民领袖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才“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凝聚起不断创造历史伟业的磅礴力量。

1940年大年初一,我军某部穿越日军的封锁线,来到敌占区的一个村子,准备休整一下再出发。时值春节,官兵们不要说吃上鸡鸭鱼肉,甚至连口热食也吃不上,每个人仅分到3个冻硬的糠窝窝头。对此,个别同志产生了一些思想波动。党支部一边要求党员干部带头吃窝窝头,一边深入班排做战士的思想工作,顿时一扫沉闷气氛,军营里变得热闹起来。乡亲们得知这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连忙送来热气腾腾的饺子,拉着战士的手说:“孩子们,吃吧,吃饱了好打鬼子。”战士们含着眼泪吃完乡亲们送来的饺子,顿时士气大振,浑身充满力量。

这就是我们的人民子弟兵,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可以吃尽千般苦,可以舍弃一切;这就是我们的人民,他们视子弟兵为亲人,倾其所有支持部队打胜仗。这些鱼水深情感召我们: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举过头顶。

1947年春节前夕,太行山根据地的群众惦记刘伯承同志的身体,特意以贺年的名义给刘伯承送来了食品和衣物等年礼,小高壁村妇救会还给刘伯承的夫人汪荣华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慰问信。刘伯承夫妇将乡亲们送来的年礼全部分送给了战士们,而将信作为更为珍贵的年礼传给战士们看、读给战士们听。刘伯承说,为了庆贺新春的到来,我们要以特有的方式给太行山人民拜年,就是多打胜仗,用胜利捷报为人民恭贺新春。

用胜利的捷报恭贺新春,是人民子弟兵对祖国和人民最好的回报。在朝鲜战场,志愿军战士把敌机投下的照明弹当作“节日的礼花”,把包围敌人、歼灭敌人幽默地称为“包饺子”;在边疆自卫还击战中,官兵们除夕之夜用枪炮声迎来黎明,用胜利的喜讯向祖国和人民报捷……“年年马上见春风”,这种极具军人职业特征的豪迈与奉献,成为军营过年的寻常景观。辞旧迎新之际,有多少共和国军人正默默以自己的方式为祖国守岁;阖家团圆之时,又有多少官兵用严阵以待的坚守保卫人民过节。这正是军人的“年”——“一家不圆万家圆”;这正是军人的价值所在——“祖国有我,山河无恙”!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