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中国军校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燃旺课程思政的“炉火”


■徐翀  龚洋

“抗美援朝战争时,学院曾两次派遣学员赴朝鲜进行战地测图,志愿军将士浴血奋战的背后,也有我们测绘人贡献的力量……”寒冬时节,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某学院《军事测绘》专业课上,教员从电影《长津湖》讲起,受到学员好评。

这是该院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他们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思政体系。

“扛着三脚架反复测一堆枯燥的数据,太没劲了!”此前,学院组织的一次教学效果问卷调查中,一名测绘专业学员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翻看学员反馈意见,类似“吐槽”不少。如何打破困局,把学员的学习劲头鼓起来,成了教员们的“心事”。为此,该院汇聚多方资源,启动课程思政探索创新,在首批13门课程思政项目中全面推进思政要素与学科体系融合。

党史军史是一座“富矿”。他们从1947年的《测绘员之歌》开始,深挖军事测绘教育的光荣历史,在专业教学中以军史故事作为“点缀”,学员们在面对面的交流问答中,充分品味鲜活历史、感受如山使命,也在无形中进一步激发了投身专业的内生动力。

课堂活力,是课程升级的关键。如何提升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是教员们争先突破的第一道难关。

“正步走的动作要领是什么?”在一次程序设计课上,教员李翔一开口就把学员吸引了:编程课上怎么问起了训练的事?

这是李翔的特殊设计。他深知编程课知识结构固定化、模式化,容易让学员产生畏难情绪。一次,李翔与参加国庆70周年阅兵的同事交流时突发奇想:程序设计与方队协作其实很像,都是从整体设计到局部,又通过局部雕琢连贯成整体。李翔决定,将实打实的思政元素加入课堂,激发学员学习动力。

“原来编程可以这么学!”李翔在讲课中,特地增加了一些关于队列训练的比喻,将学员们熟知的队列训练化作“引子”“钥匙”嵌入到编程学习中,并穿插阅兵训练中的真实故事,极大启发了学员思维,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

有人尝鲜,便有人追随。在先行先试的精品课程带动下,在专业课堂这个主战场上,“穿插式”“渗透式”“破题式”“探究式”等多样化课程思政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在此基础上,学院统筹资源,为学员们定制了体系完整、内容丰富的特色专业思政课。《现代测量学》运用多媒体手段,将课程发展历史全景展现;《摄影测量学》如“玩拼图”般,将知识体系进行分解……这些专业课给学员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学习体验。

教员肖国锐从《北大公开课》中受到启发,结合军校实际和时事热点、军事焦点,将备战打仗的元素融入《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实践中。一时间,他的课成了学员眼中的“香饽饽”。

紧接着,学院趁热打铁,组织撰写《思政案例素材库》,创新开办实验班,深入开展校内外教学联动,组织教员赴北京大学等高校培训,打造联合教学团队,让课程思政的“炉火”越燃越旺。

近两年来,该院学员专业课成绩持续提升,课程思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