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军事论坛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找准未来战场“方向感”


■李计勇

方向感也称方向认知,是人体对物体所处方向的感觉。在物体数量繁多、虚实空间交错、多域多维分布的未来信息化智能化战场上,指战员只有找准未来战场“方向感”,才能有效实现克敌制胜。

战场“方向感”是指战员必备能力素质。传统战争是基于地理空间,以陆海空为界的平面或立体作战,军事行动方向通常是线式、明确、单一、有形的,物体方位大部固定、变化较少,找到“方向感”相对容易,即使情况发生变化,也留有时间余地应急处置。指战员通过地图对照、现地勘察、使用简易器材,甚至用作战地域的当地“向导”指道引路,即可比较准确地判明和识别方向。因此,敌人从哪里来、到何处去,自己向哪里打、在何处防,指战员基本是有谱的。当然,指战员要达到高端要求的“方向感”,具备敏锐直觉和下意识行为,成为“活地图”,不经过深入学习、反复训练和长期实践也是不行的。正如《战争论》作者克劳塞维茨所言,方向感,是一种对任何地形都能迅速地构建出几何图像并判断方位的能力。这种能力需要智力的帮助,智力可以弥补眼力的不足,把眼力所见的某些片段拼凑起来,并使其在脑中形成一幅完整而持久保存的地图。对于直入战场、直接对抗的战斗行动、战术指挥而言,就更需要精准找到具体的方向点位,寻求抵达作战地域最优的可通行路径,即使在复杂地形、陌生环境、恶劣天候下也不能有丝毫偏差。历史上,因方向判不明、点位找不准而贻误战机导致失败的战例比比皆是。在当前的实战化演训活动中,因识图用图能力欠缺“找不着北”,过度依赖定位导航系统,一旦被干扰失灵就手足无措、行动迟滞的现象依然存在。如果官兵“方向感”不足,将严重影响和制约部队战斗力的生成与释放。

未来战场“方向感”内涵更加丰富多元。未来战争是基于多维领域,跨越陆海空天电网等空间的一体化联合作战,军事行动的方向呈现复杂、发散、混合、不明确、多变性、有形与无形交织等鲜明特征。传统认知中的物体类型发生极大变化,既有地理空间的“实物”,又有赛博空间的“虚物”;所处方位的边界由物理域、信息域向认知域延伸。物体的固定性大大减弱、位置更加分散、位移更加模糊,留给指战员的应变时间更为短暂,有时甚至很难搞清楚敌情威胁在哪里、自己的行动去何方。由此,对指战员的“方向感”要求更加多元、更加苛刻,既要能够找到物理域现实物体的“显方向”,也要能够找到信息域认知域虚拟物体的“隐方向”;既需要拥有传统的识图用图本领,又需要深刻领会作战意图、看清看准战场态势图的能力;既需要“方向感”的质量,又需要“方向感”的速度,在更快于敌的最短时间内,判明多维领域敌人威胁的方向,定下战斗决心的方向,选准行军机动的方向,明确排兵布阵的方向,定位释放效能的方向,将思维直觉转化为实际行动。特别是要穿透战场迷雾,实时感知战场态势,跨介质看清虚拟空间的敌人,继而找到发挥“智能”对敌实施有效“脑控”认知战的方向。指战员由“活地图”升级为“活态势图”,才能称得上找准了未来战场“方向感”。否则,很可能在茫然无知间陷入被动,来不及反应或是行动稍迟就已经败北。

不断强化未来战场“方向感”综合培塑。“方向感”具有逐步演变、“用进废退”的显著特征。一方面,它可以通过学习教育和持续锻炼提高,受教育程度越高、实践锻炼越丰富,“方向感”越强。另一方面,如果长期不找方向或单纯依赖系统导航,“方向感”也会“信号衰减”、逐渐变弱。指战员必须不断培塑“方向感”,才能在激烈险恶、复杂多变的作战行动中不偏向、不迷航。找到未来战场“方向感”,需要具备多元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素质,通过系统培养锻炼、长期积淀磨砺而成。应坚持把形成传统的“方向感”作为前提和基础,尤其是战术行动和一线兵力运用,一如既往地需要娴熟运用地图,提高地形识别与分析、航空照片判读、海图识读等能力;沙盘堆制、现地勘察等基本技能训练决不能忽视或放低标准,确保在无图可读、没有任何先进器材和手段可用的极端情况下,仍能找到行动方向。应提升战略思维素养,领会上级意图,善于运用综合手段判明敌情威胁的方向;提升知敌本领,精研作战对手,明晰其对我作战体系攻击和破坏用力的方向;提升科技素养,增强现代科技理解力认知力,善于找到技术对抗、技术阻断的方向;提升信息素养,学会运用网络信息系统和各种侦察感知手段,能够在纷繁复杂信息中找到现实和虚拟空间作战的方向;提升智能素养,以人的智能为主导,融合机的智能,汇集多元力量,快速找到精确集聚和释放作战效能的多维多域多变方向。在找准自身“方向感”的同时,还应积极塑造以我为主的有利态势,实施非对称作战行动,多法并举、综合施策,以多变的谋略、灵活的战法、迅捷的行动、混合的手段,深度影响、干扰、迷惑、削弱和打乱敌“方向感”,使其失去清醒判断力和准确认知力,力争实现“脑控”制胜。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