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把权力用在为党建功、为国奉献、为民造福、为军队建设尽职上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珍惜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时刻想着为党分忧、为国奉献、为民造福。
正确行使手中权力,更好地为党做事、为民谋利,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对党员一以贯之的要求。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整肃纪律,我们党严肃惩处了滥用职权谋私利的刘青山和张子善。当时,毛泽东同志说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如果臣下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而国家还没有办法治理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老百姓一定要当李自成。国民党是这样,共产党也会是这样。”对于军队党员干部来说,如何看待手中权力,树立什么样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仅关系到国防的巩固和军队的建设发展,更关系着党的执政地位和人民的幸福安宁。
如何对待和行使手中权力,是检验党员干部党性强弱、官德优劣的试金石。杨善洲在任时,没让子女搭过一次公车,没用公权为亲属办过一件私事,也没给亲友批过一张违背原则的条子;焦裕禄不让自己的孩子“看白戏”,将票钱如数退还,又亲自起草并建议县委作出《干部十不准》规定;杨业功一生清正廉洁,写下“携礼莫入”挂在门楣上,每年经手的上亿元经费分毫不沾,潜心为国铸剑……他们始终坚持“公权姓公,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成为人民群众心中永不磨灭的丰碑。不可否认,一些党员干部为官之初满怀赤诚,勤奋敬业,恪守做事准则,坚守为官底线,公正谨慎用权办事,但随着职务的升迁,受腐朽思想的影响和物质利益的诱惑,“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用权任性、以权谋私,甚至凌驾于组织之上,游离于法律之外,最终落得个“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的结局。
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必须用来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权力意味着责任,无论职务高低、权力大小,党员干部都应当正确行使手中权力,担责奋进、尽责有为。然而从近年来通报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来看,基层“微腐败”和不正之风还未完全杜绝,行业领域违章办事、谋取私利等问题还未根治,其中一个重要根源就是一些人滥用权力。对军队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权力越大、职务越高,越要饮水思源、知责尽责,越不能忘了初心、忘了根本。要清醒认识“为谁掌权、为谁服务”的问题,以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姿态为备战打仗服务、为广大官兵服务。
权力与责任紧密相连,责任和担当密切相关。军队党员干部必须把高标准履职尽责作为正确行使权力的基本要求,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把权力用在为党建功、为国奉献、为民造福、为军队建设尽职上。常怀守土卫疆之“忧”,常发能否打赢之“问”,常思领兵打仗之“责”,常念党和人民之“托”,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在困难矛盾面前迎难而上,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斗争。
正确行使手中权力,不能光靠决心和热情,还必须以理想信念筑基、用自警自省修德、靠制度机制约束。这就要求军队党员干部涵养向学之心,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终身课题,加强理论学习,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在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确立与新时代革命军人职责使命相一致、与军队好干部标准相匹配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使领导方法、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更好地适应事业发展需要,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要保持自省之心,常想入党时那份忠诚理想、服务人民的情怀还在不在,为官之初时那股坚持原则、刚正不阿的浩然正气还足不足,秉公办事、用权为民的担当精神还强不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让理想成为“想利”、让权力背离初衷。要磨砺明德之心,分清是非对错、善恶美丑,处理好公与私、义与利、苦与乐、清与亲的关系,抵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管得住小节,顶住人情关、把正利益关、过好诱惑关,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要锻造克己之心,将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对权力心怀敬畏,学会在纪律约束下工作,习惯在规矩管束下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坚持按制度来、按程序走、按规矩办,决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始终让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在阳光下行使。
(作者单位:新疆五家渠市人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