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把书读出味道


■战鹏飞

翻找书架上的藏书,不经意间发现,三十几年时光里,自己熟读了百余本经典图书,有的甚至读了六七遍、十几遍。我觉得,读书要达到精通的程度,就必须反复学,把一本书读透,直至读出淳厚的味道来,才能有真收获。

有的人读书囫囵吞枣,有的人读书细嚼慢咽。我一直认为,读书重要的不仅是数量,还要真正地读懂、读透。唯有细嚼慢咽,才能把书读透,咀嚼消化,全面吸收。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从中学读到大学,再从基层读到机关,我至少读了十几遍,而且每次都能读出新意、读出新的收获,光笔记就记有好几本。一本《平凡的世界》,从少年、青年一直到中年,我不知读了多少遍,至今连自己也数不清了,书的主旨、内涵及人物形象早已牢牢地镌刻在我的脑海里了。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把书读透,人生就是另一番景象,另一种境界。读书是立身做人的必要条件之一,每一个高贵的灵魂都需要用学识来滋养。如果书读不透,怎么能穿越时空,在书中领略李白的潇洒,感受苏轼的豪放,思索鲁迅的冷峻深邃,体会冰心的意切情长?如果书读不透,何以使灵魂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寻找心灵的平和与精神的慰藉?

宋代大儒朱熹有“熟读精思”的读书理念。只有熟读,书上的语句才能像是出于自己的嘴,书中所讲的道理,才能像是源于自己心中。这样的读书才有味道,才会有大的收获。我常常有这样的体会,熟读某一本书后,哪怕是放下书本良久,外出旅游观光,或是回家放松休息,胸中仍然时不时会有一股浓浓的书香弥漫。

其实,有些好书虽然短,但要悟得其中的深刻内涵却需很多时日,甚至要一辈子。西汉辕固终生学习研究《诗经》,很有心得。路温舒用一生的时光精读《春秋》经义。宋朝宰相赵普一部《论语》不离手,反复读,经常读,并以其透彻的理解应用于为官辅政。古代文人、学者之所以在事业、学问上取得成就,都是把书读透,才达到知识渊博、学问深厚的境界。读书,关键是“透”。

前人的读书方法值得后人借鉴。读书就是要集中精力,尽心熟读,时间久了,心中的经典就能透出智慧的光芒。只有熟读精思,吃透其中的精神,发掘其中的宝藏,悟透其中的奥妙,精通其中的要旨,我们才会真正做到学有所成。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