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军地周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北京活跃着一支“军营小红帽”队伍——

走近军嫂志愿者群体


■王燕敏 徐 堃 陈季华

1.一次送别 几多感慨

鱼水情深的特殊纽带

时间过去两年多,为驻京某部退役老兵送别的情景,马春秀仍历历在目。

马春秀是中华志愿者协会军嫂志愿者服务总队负责人。作为军人后代,她听着母亲戈玉伶到部队探亲的故事长大,2007年一创业就开始拥军。

2019年11月30日,马春秀组织一批军嫂志愿者赶到驻京某部,为即将退役的老兵送别,给每人送上一份特别的“爱心大礼包”:一套带茶杯子、一条红毛巾、一双棉鞋垫和一封慰问信。

这是她们首次以中华志愿者协会军嫂志愿者服务总队名义公开亮相。

10位即将退役的老兵代表登台接受“爱心大礼包”时,马春秀动情地对他们说:“当你渴了的时候,喝一杯嫂子送的茶;当你累了的时候,用毛巾擦擦汗;温暖从脚下开始,棉鞋垫陪伴你走好离开军营的每一步路;当你坐上返乡列车的时候,打开信,读一读嫂子的叮咛与祝福。”

一席话让现场官兵倍感温暖,即将退役的,增加了信心;继续服役的,增添了干劲。离开军营的时候,部队领导握住马春秀的手道谢:“军嫂志愿者一次送别,温暖了兵心,鼓舞了斗志!”

在这次活动前,马春秀曾先后组织军嫂们看望慰问抗战老兵、抗美援朝老兵100多人次,50多次深入基层部队慰问官兵,还带领军人子女开展丰富多彩的公益活动。

这次为退役老兵送别,让马春秀认识到,军嫂作为鱼水情深的特殊纽带,在军政军民团结中发挥着特殊作用。佩戴小红帽,以志愿者身份走进军营开展服务,“就是不一样”。马春秀对身边的军嫂志愿者们说:“找准了方向,军嫂的舞台会更大;做对了事情,军嫂能赢得更多认可。”

2.婉拒捐款 再作筹划

家里家外的温暖依靠

2018年8月19日,一场热热闹闹的军地“鹊桥会”在驻京某部举行。32对军地大龄青年见面,当场有12对表达了“继续交往”的意愿。

这次军地“鹊桥会”由马春秀和王冬梅、王秀凤、刘红等几位热心军嫂一起操办。让她颇感意外的是,当晚有两名军嫂通过微信转账,各捐款一笔。两人留言十分恳切:“马姐您忙里忙外,布置会场,悬挂条幅,购买糖块水果和小食品的花费不小,部队出钱您不要,就让我们分担一点,略表心意吧!”

马春秀婉拒捐款后,久久不能平静。

前些年,伴随随军政策调整,许多官兵结束了“牛郎织女”生活,军嫂随军后的就业问题随之而来。近两年,一些部队移防换防,军嫂随军后再次分居的问题也凸显出来。马春秀和军嫂们围绕这些现实问题,开始了新的筹划和探索。

在马春秀和军嫂们的努力下,军嫂“就业指导沙龙”顺利开办,通过开办讲座、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一对一就业指导等形式,相继为120多名军人家属提供了专岗或灵活就业岗位。

军嫂就是“半个兵”,“半个兵”拥军市集应运而生。先后组织150多场“半个兵”拥军市集的林佳慧介绍,军嫂志愿者联合拥军企业走进部队营区,以便民集市的形式,按照低于市场价价格,提供严格筛选的日常生活用品。活动中,她们还为军人和军属提供了很多便民服务项目。

2019年2月,“半个兵”拥军市集连续10天走进驻京部队部分营区,举办年货展销。多年从事国防教育、热心支持军嫂志愿者的李淑静说,参与活动的军嫂团队成员,有嫁给军人30多年的“老军嫂”,有子女在服役的“兵妈妈”,她们对军队、对官兵的感情深厚而又真挚。

3.奉献友爱 互助进步

军民协同的公益路径

2021年12月1日,第三届“121”军嫂慰问部队活动在北京拉开帷幕。“121”的寓意是:“一二一”的口号声,让人想起军人铿锵的步伐;“一二一”也是军嫂们集体性格的体现,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伴随“一二一”的口号声,大家步调一致,把军嫂从一个称呼变成一种社会品牌。

活动中,两位军嫂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

一位叫冯凤燕,湖北襄阳人。当年父亲报名应征未能如愿,为她取名“凤燕”就是希望“凤落燕京”,女儿到北京当兵,保卫祖国的心脏。研究生毕业后,冯凤燕没能当兵,而是成了一名军嫂。

天有不测风云。冯凤燕的丈夫转业后不久突患重病。她带着5岁的女儿独自艰难地撑起这个家。后来,在军嫂志愿者服务总队的帮助下,她逐渐走出困境。丈夫的身体状况慢慢有了些起色,她还在北京一家职业学院开设公益课,线上线下为军嫂们提供艺术辅导。“她身上担子这么重,竟然生活得如此精彩!”一些为就业创业发愁的军嫂向她看齐,纷纷加入军嫂志愿者的行列。

另一位叫陈丽丽,山东潍坊人。她2016年随军后先是在家带孩子,孩子上幼儿园了,一时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军嫂志愿者服务总队为她提供了舞台。陈丽丽加入队伍后,很快成为独当一面的骨干,她还帮助更多军嫂重拾信心,实现了就业。

2021年12月1日活动那天,军嫂志愿者服务总队成了“明星”,赢得许多追随者。

“这一天既是军嫂活动日,又是拥军日,更是拥军先进典型的表彰日。”长期支持军嫂志愿者的一位词作家说,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与军嫂社会角色很匹配,是军嫂履行社会责任、服务部队的重要精神来源。

4.坚定前进 永不放弃

众人拾柴的殷殷期许

2021年7月15日,对军嫂志愿者服务总队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

这一天,首个营院综合服务实体落户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街道复兴路20号社区。军嫂志愿者们奔走相告:“北京‘军营小红帽’有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

这个综合性社区既有军队单位又有地方干休所,既有机关又有部队,户籍人口众多。军嫂志愿者们聚焦“一站式”服务,全力打造营区资源公共服务中心。

中心一“开张”,就解决了社区军民许多“挠头事”:与优质企业合作,为随军家属提供314个就业岗位,13人先期顺利就业;招募军人子女通学班车协管员89人,帮41名随军家属实现灵活就业;每日完成院内快递派件、收件千余件。社区党委书记柳晓明说,中心还陆续开展了养老育婴、接送孩子、做饭保洁等家政服务。

“军营小红帽”坚持公益为先,免费为社区内41户退休老干部家庭维修家具;组织中医专家义诊,为居民提供免费安装、公益用伞、外卖代收、物品暂存等服务。保洁部负责人、有12年军龄的退役军人雷亚介绍,综合服务实体运行5个多月,赢得了社区军民的交口称赞。享受优质家政服务的军休干部杨宫生、家庭难题得到圆满解决的军嫂郭丹等人先后送来锦旗,表达对军嫂志愿者服务总队的感谢。

“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军队退休干部许鲁明说,志愿者文化日益深入人心,社区军民积极行动,以不同方式支持军嫂志愿者服务总队。

“一群人一条路,坚持一直走下去。在一起不容易,相守更加了不起……”伴着《不放弃》的歌声,京城这支“军营小红帽”队伍越走越长,影响越来越大。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