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思想战线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是客观的物质运动


■许恒兵

1845年秋至1846年5月,马克思、恩格斯合作完成了经典名篇《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通过这一著作,马克思、恩格斯不仅与一切旧的哲学彻底划清了界限,而且较为系统地阐明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本确立。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确立了物质生产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根本观点,并根据这一观点确立了研究和阐释历史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方法论原则,即“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各种观念形态”。遵循这一方法论原则考察近代以来社会历史进程,马克思、恩格斯敏锐地洞见到内在于其中的一个重大转变,即伴随着物质生产方式和交往关系的不断变化和日益完善,原来长期处于原始封闭状态的各个民族开始了日益广泛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历史开始不可避免地向世界历史转变。与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将这一转变的动因归根于抽象的世界精神不同,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是客观的物质运动过程,是完全物质的、可以通过经验证明的行动,其中,每一个过着实际生活的,需要吃、喝、穿的个人都可以证明这种行动。

马克思、恩格斯进而对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客观动因展开了具体而深入的分析。在他们看来,正是资本生产的扩张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使得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从根本上讲,资本生产的唯一目的是实现不断增殖。这催生了资本人格化的代表——资本家的无限金钱欲,并促使其不断地组织生产和再生产。为了能够在资本生产中获取更多的利润,并保持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相对优势,资本家在生产上需要获取廉价的劳动力和劳动资料,以求生产出廉价的商品,通过广阔的市场,确保商品顺利卖出去。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资本的扩张客观上促成了世界的一体化,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相互交往也变得日益频繁。可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分析蕴含着两个维度:一是客观的维度,即这个转变是客观的物质运动过程,是不可逆的历史大势;二是价值的维度,即这个转变是资本主导的过程,资本依靠廉价的商品以及“坚船利炮”实施对落后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压榨剥削,因而资本主导的世界呈现出的是不公平、不公正的秩序和关系。

人类历史进入21世纪以来,马克思、恩格斯所预见的世界历史发展趋势向着日益深化的方向迈进,各个国家相互之间在经济社会发展上联系更加紧密,影响更加深刻,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今天,任何一个国家关起门来搞建设,都将是对历史潮流的逆行,必将丧失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也要看到,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全球化在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同时,也给落后国家和地区带来了严重影响,全球化进程表现的是利与弊的两面性。面对全球化的“双重”影响,习主席深刻指出:“经济全球化确实带来了新问题,但我们不能就此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正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大力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推进 “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在引领全球化朝着良性方向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环境,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这为我们理解把握“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是客观的物质运动”这一观点提供了更为深刻的现实写照。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