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深夜,天山北麓气温急剧下降。望着窗外纷飞的大雪,我的思绪回到刚来参加培训时的情景……
去年8月底,我接到通知,赴武警工程大学乌鲁木齐校区参加为期5个月的初级指挥教育培训。
本打算在学习中赢得“开门红”的我,却打了个“哑炮”。“作战时间和天文时间的区别是什么?”开学不久的战术基础课上,教员点了我的名。
“报告,我是指导员,对这方面接触不多……”我羞愧地坐下。听到大家的小声议论,我的脸瞬间火辣辣的。
我所带中队连续18年被表彰为基层建设标兵中队,个人先后被总队表彰为“十佳”优秀政治教员、好干部……平日自诩“优秀”的我,没想到刚开学就遭遇“滑铁卢”。繁重的学业、紧张的节奏和尚未消化理解的知识,让我顿感巨大压力,自信心一度受挫。
“初级指挥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厚积军官职业发展潜力。知识不是天生就有的,现在不懂没关系,学会了就是自己的。”队长段鹏看出了我的困惑,拍着我的肩膀说道。那一刻,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出样子来,用行动证明自己。”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提醒自己,丢掉以往荣誉,“归零”弥补短板,并制订了“三学”原则——
从书本上学,打牢理论基础。我认真学习每一门课程,将知识重点进行梳理归纳并撰写个人心得,不管多晚都要完成当天的课后作业。
在实践中学,提高能力素质。我观察思考学员队干部和各科教员的工作方法和授课风格,认真揣摩他们的思维方式,对自身的任职经历复盘反思,进而取长补短、完善提升。
向身边人学,汲取有益经验。一起学习的同学中,有参加过实战的战斗英雄,有连续8次立功的精武尖兵,还有武警部队优秀政治教员……我主动与他们探讨交流,学到了很多作战经验和教育方法。
同时,校区给我们创造了很多机会和平台。学员讲堂、反转课堂、“课前5分钟”、实践教学等活动持续开展。我在学员讲堂中讲述“两不怕”精神的来龙去脉,在专题研讨会上交流带兵心得,还作为代表参加示教作业竞赛……从一次次掌声和鼓励的眼神中,我看到了肯定和认可,更收获了这段时间沉淀积蓄后的成长。
结业考试来了。分队执勤行动课程口试答辩中,我的回答本来已经结束,考官突然又开始提问。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我沉着给出了准确答案。“成绩评定优秀!”那一刻,我如释重负,学习期间的努力付出终于得到回报。
完成15门课程学习、参加交流发言24次、研读法规文献22部、介绍任职经验5次、撰写课终论文7篇,获得“特聘教员”证书……我相信,这次入校学习,既是自身任职能力和思维层次的提升,也是职业发展潜力的积淀。
回首再看来时路,所有的挫折和辛苦都变成了充满诗意的风景。即将结业的我,对未来任职有了更坚实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