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电影《跨过鸭绿江》上映。该片以严肃的历史笔法,有重点地还原了抗美援朝战争过程。影片结构纵横开合自如,影像恢弘壮阔,以撼人心魄的叙事手法为观众建立起一种全景式的历史认知。
影片从1953年7月27日彭德怀司令员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后的回忆展开,以第一次战役到第五次战役为主线,进行立体架构。全片从彭德怀的第一视角讲述,富有亲和力;在重大事件叙述中,辅以黑白影像资料等纪录片元素,增强了真实感;在讲述五次战役的作战部署时,使用三维地图作解,更加直观形象。这不仅有助于观众直观感受战争双方的决策部署、战役筹划和战场内外的博弈,而且激起观众继续了解抗美援朝战争史实的动力。
电影《跨过鸭绿江》的独到之处在于,在全局把握与细节雕刻、静穆历史感与沉重悲壮感之间,找到了一种颇具史诗风格的平衡,是对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再挖掘。
一
片中,叙事的明线是彭德怀与邓华、洪学智、韩先楚、梁兴初、曾泽生、傅崇碧等人之间的将帅指挥关系。明线之外,又以相当笔墨倾注于英雄官兵的肖像刻画。他们穿着单衣埋伏在严寒的盖马高原上,哪怕牺牲也要写下献给祖国亲人的诗行;他们忍饥耐劳,哪怕战斗到只剩最后一人,也要牢牢坚守阵地……比如片中,为掩护主力部队调动、诱导美军放胆北进,第335团在飞虎山进行艰难阻击。守到最后,团长范天恩决定,以排为单位,跟美军打车轮战。拼刺刀、炸坦克履带、火攻,他们以举世无双的英勇战斗力,顶住了数倍于己的美军的轮番攻击。这些情节都实现了个人形象与民族精神的彼此交融。
影片还以准确而细腻的人物心理描画,不断触击人心。比如,毛岸英牺牲后,彭德怀蹲在大榆洞指挥所的防空洞洞口,握着毛岸英的手表,对副司令员邓华说:“给中央写的这封电报,是我这辈子写过最艰难的电报。”说罢,声泪俱下。再比如,在飞虎山阻击战中含石充饥的王小毛,在长津湖地区伏击时脱下棉衣为枪取暖的小豆包,对这些普通士兵的心理刻画,也增添了英雄群像的层次感和丰富感。
二
片中,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鏖战长津湖、血战上甘岭等,一幅幅作战场景连缀成篇,将观众带回到70多年前那个血与火的战场。随着剧情推进,片中展现的那些令观众时而激昂澎湃、时而心怀壮烈的情感氛围,不仅是创作者叩问历史真相的心迹,也带给观众对战争与和平、生死与存亡的灵魂拷问。
战争决策和战略博弈方面,中国、苏联、朝鲜,美国、南朝鲜,几组平行推进的场景暗含交锋,既是多焦点、多支点的视觉融合,也是对政治、战争、人性的深度描写。比如率军出征的彭德怀司令员,为了解最新战情,冲在大军之前深入战场,甚至与大部队失联。而美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在第二次战役中下达撤退命令,在回应质疑时称“麦克阿瑟在东京,听不到这里的炮火”;麦克阿瑟拒绝了李奇微请他在办公室安装电话机以便联系的请求,等等。由两军对比推及战局演进,给观众留足思考空间。
彭德怀在战报中写下“三十八军万岁”的历史已为人熟知。对这一情节的处理,影片难能可贵地关照到战报发送到松骨峰阵地的情景——漫天飞雪中,团长范天恩跪在一片焦土之上,面对牺牲战友的遗体悲痛难言。此时,通信员高扬着战报,喊道:“同志们,彭总嘉奖我们了!彭总说,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彭总还说,三十八军万岁!”银幕上,通信员忍着泪;银幕外,观众已忍不住泪流。这就在展现历史的同时铺展了一块安放情感的地带,也给一场残酷战斗留了一个温暖慰藉的收尾。再比如,当彭德怀讲述到,“在美军陆战一师逃往兴南港的必经之路上,我军早有设防,但是……”此时,他的声音转为沙哑、空白,无声处,衔接了冰雕连的悲壮画面。毛主席收到“饥无食,寒无衣”的电报后感叹:“自革命以来,这是我第一次听见彭德怀叫苦。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这样的呈现给观众以深深震撼,对战争的残酷和伟大抗美援朝精神都有更加深切的理解。
三
唯有真情,能够冲破时空阻隔;唯有真心,才是发起深层叙事的动力。虽然时间已过去70多年,但《跨过鸭绿江》将那段热血传奇徐徐展开,让我们读懂了先辈们的浴血奋斗,领悟了生死关头溢乎心胸的伟大与崇高。
片中的长津湖之战,卧雪爬冰的反击准备是最艰难最煎熬的部分。影片没有直接陈述这种艰难,而是设置了美陆战第1师师长史密斯考察长津湖战场的情景。史密斯说,这种地方根本不可能打仗。话落,他就朝着前方白茫茫的大地连开三枪。瞬时,特写镜头下缓缓涌动起交相辉映的血红雪白。敌人走后,一名埋伏在雪地里的志愿军战士,气若游丝地问杨根思:“连长,我是中弹了吗?为什么我感觉不到?我……只想喝一口热水。”再比如铁原战场,临危受命、力挽狂澜的第63军,在几乎无险可守、长达20公里的战线上,顽强阻击了数万美军的疯狂进攻。正是靠着这死守的12天,志愿军完成了铁原以北防线的构筑,而第63军付出巨大代价。彭德怀到达铁原阵地时,军长傅崇碧报告说:“军容不整,军威不正,请首长原谅。”彭德怀看着战士们,神情肃穆:“这是我见过,最整齐的军容,最盛大的军威。”凡此种种,令人不禁想到万里长城的意象。中国人民志愿军浴血抗美援朝战场,展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钢铁意志,筑起任何对手都无法跨越的铁血长城。
在抗美援朝战争这部光辉史册里,蕴含着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请深深记住,那些消逝在山川日月中的英雄名字、部队番号;请永远记得,这是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
上图:电影《跨过鸭绿江》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