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思想战线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打胜仗少不了英雄气


■刘奇山

●归根结底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是人,打仗拼的不仅是武器装备,更是人的意志和精神。谁能最大限度激发官兵身上的英雄气,谁就有更大可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夫战,勇气也。英雄气是什么?英雄气是革命军人英勇顽强的战斗意志,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一支英雄气充盈的部队,必然不畏强敌、敢打必胜。毛泽东同志曾比较抗美援朝战场态势,志愿军将士“钢少气多”,而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则“钢多气少”,最终“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志愿军胜在“气盈”,西方学者赞之为“谜一样的东方精神”。可以说,打仗靠的就是那么一股子气,打胜仗少不了英雄气。

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说过:“物质的原因和结果不过是刀柄,精神的原因和结果才是贵重的金属,才是真正的锋利刀刃。”物质因素决定着战争胜负的可能性,而战斗精神则是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的决定因素。归根结底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是人,打仗拼的不仅是武器装备,更是人的意志和精神。谁能最大限度激发官兵身上的英雄气,谁就有更大可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英雄气从何而来?组织力就是战斗力,党组织是英雄气的根源所在。有了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官兵的思想就有了“主心骨”,行动就有了“指南针”。我军历来重视政治建军,实行“支部建在连上”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在军队各级建立了坚强党组织,从而把广大官兵紧密团结起来。部队是一个整体,从来不是靠单打独斗,官兵们唯有团结协作、步调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调谁谁动、叫谁谁上,如臂使手、如手运指,共同奏响战斗的“交响乐”,方能彰显出气贯长虹的英雄气。

常言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英雄气的激发,很大程度上靠的是指挥员的以身作则。在革命战争年代,谁冲锋在前、撤退在后,谁作战勇敢、舍生忘死,谁的威信就高。有了带兵人“看我的”“跟我上”的好样子,才有了官兵们“让我上”“我要上”的踊跃追随。电视剧《功勋》中的李延年,文能做好战士的思想工作、鼓舞作战士气,武能身先士卒、带兵打仗,充分体现了一名优秀指挥员的过硬本领和责任担当。正是因为有了诸多李延年式的优秀指挥员,我军官兵才能紧紧团结在党的旗帜下,即便被打乱了、打散了,也能很快聚集起来继续战斗。今天,我们仍然要充分发挥广大指挥员凝心聚气的作用,把党的意志贯彻到每个连队、贯注于每名官兵,使之转化为锐不可当的英雄气和无坚不摧的战斗力。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