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昆仑山腹地,一架直升机从云层中掠过。舱门打开,猛烈灌入的冷风让特战队员们打了个寒颤。
“准备跳伞!”引导员给出手势。新疆军区某特战旅特种技术队队长阿依邓·吐尔逊别克向前一跃,带领大家跳出机舱、直扑雪山。
阿依邓是哈萨克族,1米88的大高个儿,89公斤的体重。在重力作用下,他加速接近雪山。
1200米、1100米、1000米……降落伞猛地张开,阿依邓仿佛瞬间插上了翅膀,像一只捕猎的雄鹰,带着身后的鹰阵,直扑目标点位。
在哈萨克族的传统中,人们习惯用雄鹰来称呼那些勇敢无畏的好男儿。关于雄鹰的故事,阿依邓从小听到大,梦想着有朝一日成为雄鹰般的汉子。
如今梦想照进现实,这名普通的哈萨克族青年,真正成长为一只“雄鹰”。入伍13年来,阿依邓9次参加各级军事比武夺冠,先后13次圆满完成“狙击边界”国际军事比赛、中巴“勇士”系列驻训联演等大项任务,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阿依邓最喜欢辛弃疾的这句词。在他看来,军人就要有雄心壮志,做新时代的追梦人。
用雄鹰般的眼睛,发现找准心中的目标
冰雪覆盖的演习场,一片宁静。
正当特战队员放松警惕,准备前往下一个地域搜索时,队长阿依邓突然给出手势,示意远处有埋伏。
转瞬间,他作出战术部署:一组留在正面迷惑“敌人”,自己带另一组绕到“敌人”后面实施夹击。
齐膝深的雪让行动有些迟缓,阿依邓和队员们不得不在雪地里跳跃着行进。到达预定位置,正面小组率先发起攻击,吸引“敌人”火力,阿依邓则带领队员趁其不备将对手杀了个“片甲不留”……
演练结束,下士迪力亚尔好奇地询问阿依邓如何发现了“敌人”。阿依邓笑着指了指“敌人”的枪口。
迪力亚尔感到不可思议——百米开外,小小的枪口在雪地中几乎难以辨认。他想起阿依邓经常提起的雄鹰,它们翱翔于千米高空,总能迅速发现地上并不明显的目标。
阿依邓有着一双雄鹰般的眼睛,不仅能在战场上精准发现目标,也能在军旅生涯中找准方向。
2008年,阿依邓大学毕业。作为外语专业的优秀毕业生,他有机会留在机关院校任职。在阿依邓心里,艰苦偏远的基层作战部队才是他的目标。“那里是离战场最近的地方。”他说。
理想越“丰满”,现实越“骨感”。阿依邓信心满满来到基层一线,没想到参加第一次5公里越野就出了洋相:刚跑出1000米,阿依邓就被甩在了后面。身边战友看不下去,帮他分担了身上的装具,但阿依邓还是跟不上,战友们不得不轮流推着他跑。
体能的差距让阿依邓心情低落。眼看着同批毕业的排长干得风风火火,他却被战友们“瞧不上”,满腔热情瞬间凉了一半。
阿依邓给家里拨通了电话,向父亲诉说部队的遭遇。不承想,父亲非但没有安慰他,反而说:“咱们哈萨克族的男儿个个都应该是雄鹰,不能因为一点挫折就认怂。”
在父亲和战友的激励下,阿依邓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每天完成3个“三百”的强化训练,即300个俯卧撑、300个仰卧起坐、300个深蹲起。
追逐目标的过程总是漫长而艰难。那时正值酷暑,地表温度高达50多摄氏度,阿依邓雷打不动地训练。坚持2个月后,阿依邓脸晒黑了、胳膊练粗了,由被推着的“吊车尾”变成了跑在连队最前面的扛旗人。
回忆起这段“修炼”过程,阿依邓感慨万分:“感觉把前20多年没吃过的苦都吃了。”
2012年,阿依邓被任命为某团步兵连连长。上任之初,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以前当排长,还有连长挡在前面,现在要自己担任军事主官,他深感压力山大。
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连长,阿依邓一头扎进攻防战术、编组作业中,一有机会就向身边的优秀连长请教学习。在不断努力下,他逐渐摸到了其中的“门道”。
在之后的一次上级考核中,阿依邓带领连队官兵连续鏖战2昼夜,完成编组作业、攻防战术、战斗体能、轻武器射击等10余个课目的考核,连队总评成绩名列前茅。
2014年年底,一则消息吸引了阿依邓的目光——某特战旅正在广发“英雄帖”,招收优秀人才。
内心的激情瞬间被点燃。当一名特种兵,成为阿依邓的新目标。
一些战友劝阿依邓,付出了那么多努力才换取了现在的成绩,干嘛要去接受这种新挑战。阿依邓的回答是:“雄鹰不能一味追求安逸,只有不断磨砺自己,才会有更广阔的天空。”
阿依邓果断递交了转岗申请,并通过层层选拔,成为一名“大龄”特种兵。
今年年初,在特战旅奋斗了5年多的阿依邓走进陆军最高荣誉殿堂,被表彰为陆军第三届“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
从曾经的连队“吊车尾”到今天的陆军标兵,阿依邓实现了华丽转身。这一变化,不仅是当初的战友,就连他自己也未曾想到。“每一个大目标的实现,都是无数小目标的叠加。”阿依邓说。
没有天生的利爪,只有不断练强的技能
提起阿依邓,老搭档指导员孙彦华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语言学习能力。孙彦华至今仍记得阿依邓休假前整理行李的情景——行李箱里,没几件生活用品,装的全是各类语言类书籍。
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军人,阿依邓精通不少语种。“战场上,每多一种能力,就会多一分胜算。”阿依邓说。
学习多种外语的理念来自6年前的一次中外联合演习。当时,上级给阿依邓所在的特战小队专门配属了一名专业翻译。这让阿依邓很“难受”——难道以后上战场也要随时带着翻译?
“那段时间,阿依邓就像着了魔似的。”孙彦华回忆,阿依邓买了半书架语言类书籍,每天只要一有空就自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
去年一次执行边境任务时,阿依邓用多种语言同外军交流,大大提升了沟通效率。“不仅要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更要精通战场所需的多种技能。”阿依邓用自身行动向身边战友作表率。
小时候,父亲总给阿依邓讲爷爷驯鹰的故事——经过训练的雄鹰可以在草原上追逐野狼。它们会等狼疲惫不堪时,一爪抓住其脖颈,一爪抓住其眼睛,使狼丧失反抗能力。
利爪,就是雄鹰强有力的武器。为磨练出一双属于特种兵的“利爪”,阿依邓开始了魔鬼般的训练。攀登机降训练,他背着30多公斤重的装具在攀登绳上每天爬上爬下,手指缝里都磨出了茧子,掌心血泡叠血泡;散打训练中,为了尽快提高技能水平,他主动进行1对2训练,身上常常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武装渗透训练,阿依邓背着40多公斤重的武器装备,一跑就是一天一夜……
全新的备战模式、诸多的训练课目、逼真的实战环境,让阿依邓找回了当“新兵”的感觉。一个半月下来,阿依邓的总评成绩由不及格逐步提升到优秀。“没有天生利爪,只有不断练强技能。”阿依邓说。
然而,从普通步兵转型为特种兵,绝不仅仅是把身体练强那么简单,更需要顽强的意志力和百折不挠的抗压能力。
那年,一场实战化连贯考核演练在某综合训练基地展开。阿依邓带领多支精锐小队鏖战大漠3昼夜后,比分仍然胶着。
眼看最后一天时间过半,阿依邓把骨干召集到身边,决定在最后的10公里越野上放手一搏。“胜败在此一举!”早已疲惫不堪的队员在阿依邓激励下,重新燃起斗志。
奔袭途中,一名队员体力透支,跟不上队伍节奏,阿依邓立即接过他的背包背在自己身上。队员们见状按照战斗队形紧随其后,所有人都清楚,这是最后的考验。
翻越一条干涸的沟渠时,阿依邓一脚踩滑,随着滚石跌进沟底。“坏了!”左腿有种针扎般的疼痛,阿依邓心头一紧,脸色煞白,却没有丝毫放缓的念头。他站起来继续前冲,直到过了终点,才倒在地上。
后经军医诊断,他的左腿疲劳性骨折。
当打着石膏的阿依邓一瘸一拐和队员们回到连队时,指导员孙彦华带着全连战友正在等着迎接他们凯旋。掌声响起那一刻,阿依邓心里充满自豪和荣耀。他记得,那天的天空格外晴朗。“打仗难免要受伤,这点伤不算什么!要想将来在战场上取胜,训练中就必须对自己狠一点!”阿依邓说,如今,他的身上有大大小小23处伤疤,大多是成为特战队员后留下来的。
在阿依邓看来,想要制胜未来特种作战战场,一定要有理念上的突破。任职特种技术队队长后,阿依邓将大部分精力都用来创新战法训法,带领全队不断实现“能力升级”。
为提高荒漠地形条件下野战生存能力,阿依邓带着骨干进沙漠、上高原,钻研部队野外生存技巧,梳理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法在全旅推广;结合多次参加联演联训的经历,阿依邓在2019年参与编写的教材,被列为全军特种部队训练大纲指导教材。
雄鹰就要搏击长空,男儿就应纵横沙场
在阿依邓家里,有一张特别的影像挂在客厅墙壁中央,里面装裱着一张略微泛黄的黑白照片。照片中,舅舅阿吾拜克力身穿飞行夹克,英姿飒爽。
1974年,驻新疆空军某部招收70名少数民族飞行员。阿吾拜克力经过层层选拔,光荣地成为其中一员。
阿依邓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听舅舅讲飞行故事。每次阿吾拜克力讲述他如何操控飞机在天空自由飞翔时,阿依邓总是听得十分入迷。
每次讲完故事后,舅舅会对阿依邓说:“是党的好政策让我开上了飞机,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在舅舅的熏陶下,从军报国的梦想在阿依邓心里悄悄扎下了根。
高考结束后,母亲为了让阿依邓以后少吃些苦,劝他填报一个工作轻松点的专业。然而阿依邓心里早已有了主意,他果断携笔从戎。“雄鹰就要搏击长空,男儿就应纵横沙场。”阿依邓说。
2015年夏天,新疆军区组织魔鬼周极限训练,优胜者可获得“特战兵王”荣誉。消息传来,年近30岁的阿依邓心动了。他立即报名参加,成为参训队伍中年龄最大的一员。
“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特种兵,阿依邓脱了不止3层皮。”提起魔鬼周的经历,中士李阳阳记忆犹新。当时,他们需要连续完成耐寒、耐饥饿、抗击打、野外生存等几十个课目的训练。
训练强度接近身体极限,在第一次淘汰考核中,阿依邓突然昏迷,被战友送到野战救护所。阿依邓醒来第一句话是:“我是不是被淘汰了?”
得知还有机会,阿依邓稍作治疗又回到训练场。在最后几天的极限比拼中,阿依邓负重40来公斤,仅靠一枚鸡蛋、一瓶水,在沙漠中连续行军150公里,完成20多个实战课目演练。
咬牙坚持的背后,是不服输的性格和对军人职业的执着。对阿依邓来说,这种力量来自梦想,就像雏鹰梦想着征服蓝天。
一路历练走来,阿依邓的身体越发壮实。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父母眉间的皱纹愈加深密。每次休假回家,阿依邓总是心怀愧疚——陪伴父母的时间实在太少了。母亲似乎能看出阿依邓的心思,总说让他好好工作,不要惦念家里。
牵挂阿依邓的又何止父母,妻子巴特西也无时无刻不担心着他。去年,阿依邓执行某项任务,出于保密要求长达两个多月音信全无。这可急坏了巴特西。她问遍了所有人,得到的答案都是“在执行任务”。
突然有一天,一个陌生的号码拨了过来。凭直觉,巴特西觉得是丈夫。当听到话筒里传来熟悉的声音,她一肚子的委屈涌上心头,止不住地哭出声来。
有人曾劝阿依邓,多替家人想想,不要这么拼命。
阿依邓却指了指胸前的口袋,里面装着一封他写好的家书。每次执行险难任务前,他都会写好家书放在那里。“雄鹰高飞需要依托风的力量,正是有家人的支持,我才底气十足、毫无畏惧。”阿依邓明白,荣誉的背后,不仅是个人的努力,更是一家人的支持与付出。
曾经,阿依邓看到过一些关于战争年代老兵的报道。当战争结束,他们不争名、不争利,回到家乡找一份普通的工作。老兵们说:“一些战友牺牲了,我还活着,还有啥不知足?”
站在祖国的边境线上,回想老兵们的话,阿依邓不禁感慨:“我能穿着热爱的军装,从事热爱的职业,追求心中的梦想,还能照顾父母、陪伴妻子,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
今年8月,阿依邓休假回家,第一次陪儿子过了生日。儿子名叫“金葛”,是阿依邓取的,意为“金戈铁马”。他希望金葛以后也能参军报国,像一只草原雄鹰一样翱翔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