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话剧《兵心》在北京的第二轮演出了。很多观众冒着严寒,前往剧场观看,沉浸其中。这部话剧由李文绪编剧,彭澎导演,李文启、黄晓娟、洪涛、尚大庆等军队文艺工作者主演,以军休所离休干部耿长年的故事为主线,展现三代军人的精神世界。历史与现实交融,战友情、爱情、亲情交织,引领观众开启一段寻找初心之旅。
全剧在大雨中开场,离休干部耿长年大雨中骑车摔倒,醒来、失忆,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这下周围的人慌了,大儿子耿刚等着耿长年给老部下打招呼,在军队改革背景下,他不舍脱下军装,想再干几年,或许有机会提上一级再退休;二儿子耿直当过兵,退役到地方自己开影视公司,折腾得经费紧张,等着耿长年银行卡里的钱投资,卡到手了,密码还不知道;老战友刘丽娟帮他整理回忆录资料,看到“孙大树”,想问个究竟……每个人怀揣的心思随着耿长年的失忆变得希望渺茫。
如果按照一般的逻辑推进剧情,身边的人帮他找回记忆的过程便是寻找初心之旅。然而,观众和剧中人都被“骗”了。剧情陡转,耿长年对他的孙子耿志军说出了真话。耿志军是新时代的军人,担任陆军某部营长,得知爷爷病了,特意回家探亲。没想到,坐在轮椅上的耿长年突然站起来,对孙子说自己没病,完全是因为被种种矛盾困扰,不得不装病。可他不想再装了,过去那些牺牲的战友好像都在眼前,都向他招手,向他笑,问他现在的生活,他不知道怎么回答。
这就是戏剧,矛盾被推向极致,灵魂被拷问。耿长年不得不继续装下去,因为种种疑惑还没有解开。戏中有戏,在他88岁生日宴上,儿子和老战友轮番登场。
变得清醒的耿长年说:“想想,你们都想想,就算忘了也必须想起来!想想他们冒死往前冲的时候,他们替战友挡子弹的时候,他们想过再提一级了吗?他们想过要多挣一份钱了吗?他们想过活下来的你们是这样的吗?他们只有一门心思,勇往直前,舍生忘死,报效国家,这才是真正的兵!” 剧场内掌声雷动,很多观众眼里涌出了泪水。这是耿长年对儿子的反问,更是直指人心的时代之问,初心在哪?
这是一张老照片引出的故事。刘丽娟保存着耿长年、孙大树、她和王忠诚4个战友的合影,其中的“孙大树”被她剪去了,却在心里念念不忘。“孙大树”是谁?谜一样的存在。悬念一直埋着,等待观众去揭开谜底。
不得不说,这样一个故事是悲剧,但给人带来的是心灵的震撼,而并不是只有沉重感。尤其是剧作前半部,运用了许多喜剧元素。喜剧建立在悲剧的基础上,是更高级的艺术表达,因此全剧也有了更深刻的力量。
全剧很多设计都体现着导演和编剧的巧思。舞台上,4位老战友在烈士陵园相见,他们对话的时空,并没有被安排在一个表演区。李守一始终在鲜花簇拥的高处,从某种意义上理解,他成为了一个符号,代表着不变的初心、圣洁的初心、永远去追寻的初心。
一部剧何以打动人?靠细节和人物。《兵心》塑造的主要人物都是真实丰满的。从人性的视角去观照,刘丽娟的老伴儿王忠诚虽然是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战斗英雄,是救过耿长年的亲密战友,但在当下的生活中,却因一点物业费斤斤计较,对没有第一批安排自己疗养也很在意。刘丽娟在得知孙大树还活着的真相后,生日宴上质问耿长年,无异于一把刀在他内心搅动。照片上被刘丽娟剪去的初恋对象孙大树,却被王忠诚悄悄留了下来,那是他们失踪的战友。正是因为展现了复杂的人性,人物才更加真实立体。
剧中出场的人物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洪涛饰演的军休所所长吴为,是讲述者,冷静地观照着情节一幕幕上演;他又是剧中人,在耿长年送进医院时,一直忙前忙后在身边照顾,甚至比儿子还周全。孙子耿志军代表着改革强军背景下的新时代军人,心思纯正,一心谋战,带领部队参加新战法演习。
很多观众都感到这部剧具有思想的力量。包括耿长年讲到军休所里的邻居老同志去世,儿女们清理了他的军功章等,说这些东西“没地方放”;剧中提到的抗战神剧、网红直播追名逐利等,都是对当今漠视历史、漠视荣誉、浮躁等社会现象的有力批判,叩问灵魂、直抵人心。《兵心》正是在生活逻辑合理的前提下,实现了生活真实和意象表达的有机结合,回归到戏剧的本体,用戏剧独有的力量给人以精神洗礼。
两个多小时的剧,剧情始终牵动人心,不同的观众群在剧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共情点。从现实到历史,从历史再到现实,全剧呈现出壮阔深邃的美学气象。循着《兵心》,追寻初心,不忘初心,从中我们看到了波澜壮阔的党史、军史,也看到了国家的发展历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兵心》已经超越了题材的局限,是一部发时代之声、振奋民族精神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