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中国文化历来推崇“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但创新是文艺的生命,学习贯彻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精神,就要按照习主席所强调的“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创新堪称文艺的基因,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古今中外,文艺无不遵循这样一条规律:既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要革故鼎新、推陈出新。割断血脉、凭空虚造,文艺就会缺乏底蕴与深度,就难成“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故步自封、陈陈相因,文艺就会缺少生机与活力,就难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正如茅盾所说:“文艺作品不仅是一面镜子——反映生活,而须是一把斧头——创造生活。”
作家柳青说:“一个写作者,当他完全摆脱模仿的时候,他才开始成为真正的作家。” “似我者俗,学我者死”“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等古语,也时刻警示文艺工作者:既要有学习前人的礼敬之心,更要有超越前人的竞胜之心,融会贯通、守正创新,方能留下史诗级的经典著作。如果没有超越自我的勇气、独立深入的思考,照搬跟风、克隆山寨,就永远出不了经典、成不了大师。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新时代气象万千、江山壮丽,新征程波澜壮阔、前景光明。时代是文艺创新的力量源泉,反映时代是文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离开火热实践,闭门造车、喃喃自语,只能被时代淘汰。从电视剧《觉醒年代》成为现象级作品,到电影《长津湖》夺得中国影史票房冠军,再到大型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好评如潮,广大文艺工作者因时而兴、乘势而变,创作了一批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军事领域是最具创新活力的领域,火热军营是军事文艺创作的热土。没有高质量的创新,就没有高品质的作品。广大军队文艺工作者身处千帆竞发的强军洪流,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只有保持“板凳坐得十年冷”的艺术定力,坚定“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执著追求,独辟蹊径、不拘一格,葆有匠心、静水深流,方能为官兵奉献精品力作,为强军凝聚精神力量。
(作者单位:陆军装甲兵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