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热衷于追求荣誉,不如将工作当成一种实现人生价值的追求
年终岁尾,各单位评功评奖工作有序展开。评功评奖工作涉及官兵切身利益,各级领导也反复强调务必要“评出公正、评出作风、评出战斗力”,切不可让“吃苦者吃亏、流汗者流泪”。
从笔者单位情况来看,各级党组织都能严格落实要求、充分理解政策、守住原则底线。然而,既是评选,自然有上榜和落选之分。笔者观察到,有些同志将荣誉看得过重,评前表现积极,没有上榜则判若两人,抱怨者有之,干劲顿减者有之,闹情绪者亦有之。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根本在于没有树立正确对待荣誉的观念。诚然,荣誉是军人的第二生命,崇尚荣誉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和革命军人应有的价值追求,但这并不代表荣誉是工作努力的全部意义和价值所在,不能只盯着荣誉干工作,更不能以功利之心对待荣誉。
实际上,荣誉应当是结果,而不应该是目的;荣誉是对奋斗者努力工作的肯定,是奋斗之后水到渠成的结果。
前不久,一张“院士拿布袋领回一等奖”的照片刷屏网络,照片的主人公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赵东元。彼时的他刚从北京领回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便随手将证书装在帆布袋里。或许有人会怀疑其作秀,但了解赵东元的人都知道,这是他本性的流露。在过去的20年间,赵东元和他的团队默默工作,始终致力于介孔材料的研究,直至取得突破。而他本人也曾在采访中表示,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大部分时间是承受挫折,成功的刹那已经是对他们最大的褒奖。
实验成功便是最大的荣誉,这是一名科学家对科研工作最纯粹、最真挚的爱的体现。或许赵东元未曾料到自己能获得一等奖,但一等奖无疑是对他20年潜心研究最好的肯定与赞扬。同样道理,如果我们始终踏实勤勉工作,将实现人生价值、提升自身能力素质作为目标,荣誉也许会不期而至;而彼时的我们同样会发现,此时取得的成绩与进步,远比荣誉更能带来成就感、自豪感。
“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正确对待荣誉,关键是要端正动机。心理学上,“动机是行为的原形”,内部动机遵从的是内心意愿,外部动机则是在外界物质、荣誉等刺激下形成的。研究表明,相比于外部动机短暂而激烈的刺激,兴趣、价值追求等内部动机对个体的促进更为持久有效。因此,与其热衷于追求荣誉,不如将工作当成一种实现人生价值的追求。把干成事、出实绩当成目标,才能“风物长宜放眼量”,不为荣誉乱心神,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进取之心,永不懈怠,永不自满,继而在事业上达到一个又一个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