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田野间升腾新希望

——河南省鹤壁军分区扶持特色产业助力灾后重建


■田白雪 侯小松

冬日暖阳里,河南省鹤壁市毕吕寨村热闹非凡。平整干净的村道上,搭载着外地游客、土特产收购商的车辆来来往往。村党支部书记毕秋生刚送走一批趁着农闲找零活的村民,又迎来几位前来洽谈业务的商户。

“我们村地处丘陵地带,土壤中富含矿物质。出产的富硒小米颗粒饱满、营养丰富,是滋补佳品……”村农耕文化体验展销馆内,毕秋生向客商介绍该村出产的富硒石磨小米。

此前,毕吕寨村整合1000余亩荒地成立专业种植合作社,原先零散的小米、苗木、果木种植渐成规模,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带动80余名村民年均增收过万元,顺利摘掉贫困的“帽子”。

今年7月,中原大地遭遇极端强降雨,毕吕寨村的小米大面积绝收,黄桃减产60%。

“军分区帮扶很及时,他们迅速组织民兵到村里疏散受灾群众、协调推进土地重整和苗木补栽,努力为产业寻找新增长点。”毕秋生介绍。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产业的长远发展是关键。“脱贫攻坚阶段,他们的帮扶重点集中在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上,对极端自然灾害等风险预估不足。”鹤壁军分区政治工作处干事、乡村振兴联络人辛海亮说,今年突如其来的灾害暴露了产业发展存在短板。军地意识到:实现帮扶成果可持续,要在提高产业抗风险能力上下功夫。

对此,军地双方围绕实现经营模式多元化,从合作社产业链中寻找新的增长点。他们发现,毕吕寨村稻谷加工主要依靠小作坊,生产效率较低,产品质量虽好却卖不上好价钱。

“如今已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不主动适应多元化、高品质的市场需求,脱贫攻坚成果就难以巩固。”辛海亮介绍,灾后重建中,毕吕寨村在原有种植合作社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农耕文化体验展销馆项目建设,靠多元发展吸引八方来客。

该馆集农事体验、休闲观光、农产品精细化加工展销功能于一体。展馆内,军分区筹措资金援建的黄金小米加工设备正在安装调试。“新设备采用传统的石磨工艺,不仅效率更高,磨出的小米颗粒均匀饱满、杂质少、口感纯正。预计每年可多加工10万斤小米,为村集体增收约30万元。”驻村第一书记胥敬忠说,当地村民亲切地称之为“八一磨”。军分区领导表示,下一步,他们将继续以项目帮扶为牵引,重点增加脱贫群众的经营性收入,让毕吕寨村产业发展可持续,村民增收有保障。

军分区4年前援建的大容量蓄水池,如今正滋养着新补栽下的苗木;不远处的“八一林”里,去年种植的5000棵白皮松树苗,长势喜人……幸福生活的新希望,正在广袤田野间升腾。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