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志愿军官兵把冻成冰疙瘩的土豆焐在胸口时,当杨根思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时,当3个连的官兵身体冻成冰雕还保持战斗姿势时,无数观众湿了眼眶……
以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为背景的电影《长津湖》上映后好评如潮,透过银幕,志愿军将士的赤胆忠心和钢铁意志展露无遗。据了解,当年河北沧州曾有3000多名热血男儿随部队入朝参战,其中近百人参加了长津湖战役或担任与长津湖战役相关的防御、阻击、后勤等任务。笔者有幸采访到几位健在的志愿军老兵,跟随他们的讲述重回那个“最寒冷的冬天”……
“梦里我常会回到长津湖,和战友们在一起”
前不久,河北省盐山县一家影院迎来一位特殊的老人。他是志愿军老兵王金荣,今年90岁。
“听说影院正在放映《长津湖》,一辈子没进过电影院的爷爷,特意让我帮他买了票。”王金荣的孙子王辉说,“后来影院负责人知道我爷爷是志愿军老兵,马上让工作人员给我们退了票。”
看到银幕上熟悉的战斗场景,王金荣在观影过程中两次起身敬礼。“梦里我常会回到长津湖,和战友们在一起。”王金荣说。
王金荣1948年参军,1950年10月随部队入朝参战,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在朝鲜战场,王金荣担任志愿军第27军政治部骑兵通信员。
“那时,美军敌机轮番轰炸。我们也不能打,一打,几分钟后就飞来几十架,把整个山都炸平了。”王金荣说,他们就盼着起雾,雾气弥漫中,志愿军官兵才能躲过美军的探照灯,发起偷袭。
“在朝鲜,我们打得很艰难。就像电影中演的那样,我们不光和敌人较劲,还得和老天爷较劲。”王金荣说,敌人掐断了志愿军的供给运输线,让本就吃不饱的志愿军断了粮,一人一天只有一个土豆的口粮。土豆冻得像冰坨,根本啃不动。饥饿的战士只得就着积雪吃树皮、草根。
王金荣所在的通信班有12名战士,只有他和战友曲洪业幸存下来。王金荣把自己的绒衣绒裤送给曲洪业,两人结下深厚的战友情。
1958年,王金荣复员回到老家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32年。2018年6月,他和阔别60年的老战友曲洪业,在北京重逢。
“我们有这样的战友,怎么能不胜利呢?”
“我们晚上急行军,第二天赶到长津湖。天开始下雪,大风呼呼地刮。我们在长津湖周围隐蔽下来,形成包围圈……”长津湖的刺骨寒冷,深深刻在河北省海兴县志愿军老兵刘连兴的记忆中。即使过去71年,一提到长津湖,刘连兴还会情不自禁地发出“咝咝”的声音。
91岁的刘连兴,18岁参军入伍,参加过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1950年入朝参战。
刘连兴回忆,战况紧急,部队出发时,战士们只穿着薄薄的单衣和胶鞋。
彼时,朝鲜已进入严冬,气温骤降到零下40余摄氏度。刘连兴和战友们头顶着美军的轰炸,潜伏在冰雪里,准备伏击敌人。
“趴了很久很久,敌人都没有出现,后续部队也赶来了,但我们都动不了了,腿脚都冻坏了。首长说,想活着,就必须翻过这座山,山那边有人家。”
刘连兴至今记得,他们艰难地拖着冻伤的腿翻过山,朝鲜百姓把志愿军战士接到屋里,给他们脱鞋,但鞋、袜和裤子冻在一起。朝鲜百姓就把炕烧热,让他们好好休息。那是刘连兴在朝鲜第一次睡热炕。
第二天醒来,大家身上的冰都化了,鞋里全是血水。“很多战友都截肢了,我的腿脚虽然冻伤了,但没有坏死。”
半年后,刘连兴和战友一起回国。“后来听说,我们伏击的地方就是朝鲜的长津湖。离我们十几公里远的地方,100多名战友手握钢枪,冻成了冰雕……我们有这样的战友,怎么能不胜利呢?”刘连兴泪光闪烁。
“我以为自己必死无疑,没想到再次死里逃生”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唱起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老兵薛振西目光如炬,情绪激昂。
92岁的薛振西,1948年参军,1950年11月入朝,参加了新兴里战斗。
“部队刚到朝鲜,就急行至朝鲜东部的一座大雪山,布下埋伏。后来我们才知道,这个地方叫新兴里,就在长津湖旁边。”
薛振西提到的新兴里战斗,属于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志愿军第27军在新兴里全歼美军第7师第31团,击毙第31团指挥官,创造了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以劣势装备全歼现代化装备美军1个加强团的模范战例。
战场凶险,薛振西几次死里逃生。有一次,薛振西正用小铁锨挖坑道,美军飞机呼啸而来。炸弹炸起的尘土,瞬间将他掩埋。他从土堆里爬出来,摸摸脑袋,惊喜地发现自己没有受伤。
“在新兴里,积雪有1米多深,我们趴了一宿,鞋、袜子都和脚冻在一起。”薛振西回忆,有些没被冻伤的战友就用被子包住伤员,用绳子捆在自己身上,背着他们下了阵地。
回国后,薛振西的10个脚趾头因为冻伤全部变形。得知前方缺少兵力,他毅然重返朝鲜。因为脚伤,行军时他有时跟不上部队。有一次他落下队伍几百米,忽然听见飞机轰鸣声,没来得及抬头,炮弹已经落了下来。“两枚炸弹,一前一后落下来,我以为自己必死无疑,没想到再次死里逃生。”薛振西奋起追赶部队,躲过了敌军的追击。
“看见大家过得这么好,一切都是值得的”
河北省东光县志愿军老兵徐凤田已经92岁。天气晴好的下午,他会在街巷走走,看看县城又有了什么新变化。
1950年11月,参军两年的徐凤田随部队入朝作战。经过10余天的长途奔袭,他所在的志愿军第27军抵达长津湖地区。由于敌人的空中封锁,后方志愿军的御寒冬装无法及时运到前线,入朝后很多官兵都被冻伤。徐凤田左手的中指、食指至今无法伸直,就是当年冻伤导致的。
11月30日23时,部队4个团的兵力在新兴里发起总攻,徐凤田和战友们快速突破美军用火炮和坦克围成的阵地,与美军展开激烈争夺,最终炸毁敌人两辆坦克,控制新兴里最后一个制高点。
“我们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美军12门火炮一门都没来得及动,炮口帽塞都没有拿掉。”徐凤田激动地说。
极寒天气下,志愿军官兵携带的迫击炮和轻机枪许多都不能正常使用,能用的武器只有步枪、冲锋枪、刺刀和手榴弹。于是,手榴弹便成了“重武器”。徐凤田说,每到手榴弹快扔光的时候,战士们就把最后一颗手榴弹留给自己,准备和阵地共存亡。
一次激战中,徐凤田的左臂被子弹穿透,右小腿也受了伤,但仍坚守阵地。因表现突出,他曾两次荣立三等功。
1953年,徐凤田随部队回国。1955年,他复员回乡,任生产队长、民兵连长、村党支部书记,埋头苦干,克己奉公,很少提及获得的荣誉和一身战伤。
如今,徐凤田没事就爱去街上走走,“看见大家过得这么好,一切都是值得的。”
(张忠秀、王洪胜摄,制图:扈 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