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下旬的一天深夜,坐在飞往马里的运输机上,第二次赴马里执行维和任务的上士于金龙,心情迫切。除了想早点与第一梯队的战友并肩战斗之外,他还惦记着自己亲手种下的那两棵“和平树”。
2016年5月24日,炊事员于金龙作为中国第4批赴马里维和医疗分队的一员,第一次来到马里的加奥。加奥地处撒哈拉沙漠南缘,属热带沙漠气候,常年高温,疟疾等疾病肆虐,历经多年战乱。在这里执行维和任务,于金龙和战友们时刻面临着危险和挑战。
炊事员的工作琐碎而繁重,刚开始,于金龙主要负责切菜、洗菜、配菜,整理仓库,给大厨打下手。他不怕苦不怕累,但让他感觉备受煎熬的是这里很难见到“绿色”,时间长了,他觉得浑身不得劲。他每天都把工作安排得满满的,许下心愿,一定要全方位地提高烹饪技术,为战友们做出可口的饭菜。
一天晚上,于金龙打扫完炊事班的卫生出来,看见队部门前堆着不少树苗,便飞跑了过去。原来,这些树苗是为美化营区的环境而采购的。
树叫尼姆树,是一种喜高温、耐干旱的树木,即使在半年以上不下雨的情况下也能正常生长,生命力极其顽强。每名队员只能分得两棵树苗。队里原本想组织大家在第二天的早上栽的,于金龙等不及,便领了树苗在规定地方挖起坑来。那里的土地原本很硬,加上人走车压就更硬了。挖了半天,满脸是汗,两个又深又宽的大坑终于挖好了。于金龙小心地将只有大拇指粗细、不到一米高的树苗植入坑里,又将打得碎碎的细土面撒进去。撒一层用力踩实,然后提水浇灌。自打种下这两棵树苗,休息或是路过,他总要来树前查看一番。两棵小树寄托着于金龙和战友们对当地“和平”生活的美好期许,被大家称作“和平树”。看着小树上新生的叶片,他心花怒放。
伴随着小树的成长,于金龙的厨艺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他做的饭菜深受战友们的欢迎,战友们都开始习惯性地称呼他“大厨”。生活渐渐适应,工作可圈可点,于金龙每天感觉劲头十足。可是一天,接到国内家人的一通视频电话后,于金龙开始心事重重,坐立不安。原来,从小照顾他的姥姥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无法在姥姥床前尽孝,他只能在心里默默地为姥姥祈祷。
然而,姥姥终究没能等到于金龙凯旋回家。一天早上,他收到姐姐发来的微信:“姥姥走了!”尽管他早有思想准备,但泪水还是无声地流了下来。于金龙强忍悲痛,迅速擦干眼泪,像没事人似地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工作之中。全天,他都像只陀螺似地没有一刻停闲的时候。直到晚上,于金龙默默地坐在两棵小树之间,想念姥姥的种种好处,眼泪又流了下来。这时,一阵难得的风吹过,宽大的树叶轻轻摇动起来。于金龙口中喃喃,向心爱的小树诉说着对姥姥的思念。夜深了,于金龙站了起来,仰望夜空,心中释然坚定了许多。
维和任务期快结束的时候,那两棵“和平树”在他精心照料下,已长到1.5米高了。回国前,于金龙对接替他的炊事班战友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代他照顾好“和平树”。
回到国内的于金龙,心里惦记着马里,惦记着那两棵“和平树”。他自己也没想到,能第二次执行维和任务。第二次踏上马里的土地,于金龙满眼都是亲切和熟悉。来到地处加奥的中国医院驻地,远远地看见自己当年栽下的两棵“和平树”,于金龙迫不及待地飞奔过去,像战友重逢似地,拥抱了这棵又拥抱那棵。现如今,“和平树”已经长到6米多高、一抱多粗了。
虽然说现在已是名老兵了,可于金龙还像当年那样勤快,更像当年那样精心照看“和平树”,给它们浇水捉虫,看着它们一天天越长越高、越长越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