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能文能武的标尺


■高洪波

一想起老部队和曾经的战友,我就会禁不住哼唱起来:“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这歌词写得好,我心里也总在想,是呀,有啥不一样?

三四十年前,我当兵的时候,流行这样一首歌:“骑马挎枪走天下,祖国处处是我家……”当兵的人,当得自豪、骄傲、理直气壮,好男儿志在四方,一身绿军装,包裹住气吞万里如虎的雄心。甭问什么一样不一样,当兵的人,心里由衷地会生出一种骄傲甚至是豪气。

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当兵的人中出了雷锋这样全国人民学习的模范,那首时代的强音《雷锋之歌》,至今唱起来还让人心潮澎湃。雷锋这个当兵的人当出了真正的“兵味儿”。不光是中国人,时至今日,世界上很多地方的人都知道雷锋,都学习雷锋。

当兵的人,怎能不自豪!

继而是欧阳海、刘英俊、王杰、麦贤得……一批响当当的名字,焊铸在“人民解放军”这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上,彰显了人民军队的精神特质。“人民军队”四个字,或者再添上三个字的后缀——“爱人民”,这就足够了。当兵的人,来自人民,为了人民,所以叫作人民子弟兵。这就是当兵的人之所以骄傲自豪的原因和底气所在。

我曾有过10年的军旅生涯。从17岁到27岁,地点在遥远的云南边疆。生命中有一段当兵的岁月,这就给人终生留下不褪的绿色。我当过炮手、无线电兵,还当过播音员、放映员、图书管理员,级别最高的岗位是新兵连指导员,实际职务是炮兵排长。我当兵时,还没授军衔,如果按照现在的标准,我应该是一名中尉军官吧。那时我的全部军旅生活都可以被红五星和红领章所代表。至今,我珍藏着这帽徽与领章,以及刚刚入伍时发给的一本微型的《毛主席语录》及毛选四卷,那是遥远的1969年初春的往事。我收藏它们不为别的,只为了它们曾经刻录过我的青春,今天看又印证着一段激情燃烧的历史。历史本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可我却能触动和抚摸它,这感觉本身就很奇特。

我当兵时没有想到当作家,在我的观念里,军人是武人,与文人照理天生无缘。但生活就是这般古怪,火热的军旅生活砥砺也造就文人,这几乎是从古至今的一条规律。远的不说,我当年所在的军区,就出过冯牧、徐怀中、公刘、苏策、彭荆风等好多著名的军旅作家,这或许是云南奇异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给予军旅文化人的特殊馈赠吧。既然我的老部队走出这么多的作家,他们的名字和著作唤起我的向往乃至崇敬就是十分自然的了。

剩下的就是自己修炼,包括读书、练笔、观察、思考。军营是一本读不尽的大书,一页页翻过去,有时细读有时粗观。因为其间有你自己生命的投入、青春的磨砺,军旅生活便显示出了格外的与众不同。

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这是伟人说过的。在我的老部队,从军长、师长、团长直至连排长,都非常尊重文化,爱护文化人。我的老师长——一位老八路,就曾反复向我念叨一批文化人的名字。他是战斗英雄,他的事迹是这些战地记者、文化人所采访、记叙进而登报发表出去的。老师长尊重部队里的“笔杆子”,喜欢和战士们打篮球,喜欢有才的人。如今,老师长早已离开我们多年,我和曾经的战友都很想念他。在部队的时候,我曾经写过一首叙事小诗叫《重温入党志愿书》,就以这位老师长为题。诗中,我构思的是让他去打靶,靶上的弹着点枪枪十环,是他最好的重温入党志愿书的记录。这是当年我个人的理解与诗的升华,但绝对符合老师长的个性。

我从那些经历过战争血火考验的老英雄、老领导身上获得了创作的激情和灵感,也享受到创作的愉悦和成就感。真心地同年轻的朋友们、战友们分享我自己的心得体会:当兵的人,平凡也非凡;当兵的人,应该拥有双枪,一支是自动步枪,另一支是钢笔,当然现在也可能是电脑了。古人推崇“文武双全”,当兵的人显然更具有这种“双全”的条件。爱军精武,能文能武,是一个铁血男儿的成功目标,也是一个军人的理想标尺。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