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的一个晚上,我到办公室加班时,发现文职人员小艾的办公室也透着光。我正准备敲门和她谈谈心,却隔着门听到她带着哭腔说:“爸妈,我压力挺大的,我好想你们……”电话那头,应该是她远方的父母。
在我的印象中,小艾性格爽朗,走上文职岗位后一直保持着昂扬的精神状态,平时工作积极主动,从未在大家面前露出脆弱和消极的一面。
当时小艾情绪比较激动,我收回了敲门的手,打算另外找个机会了解情况。
第二天上班,小艾来找我签字时,我打算和她好好谈谈心。可话没说一两句,她的手机就响起来,是相关领导打电话问她工作进展情况。“建设项目本周五进行公开招标,我一定认真落实好招标前的准备工作……”看她工作很忙,我没再耽误她的时间。
下班后,我看到小艾仍在办公室。原来,她刚勘查完施工现场,还有一些文件需要处理。
“最近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我率先打开了话匣子,希望能得到小艾的回应。“政委,没什么困难。”小艾回道。
“部队是个大家庭,战友之间亲如兄弟姐妹。我们是一家人,有困难一定要和我们说,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我把声音放缓,推心置腹娓娓道来。
一番关心的话语,让小艾受到触动。她的神情逐渐放松,开始说出心里话。
“政委,我觉得最近压力有点大。近期单位搞建设,上级一下子给我安排了很多工作,我一开始很有动力,感觉得到了组织的信任。可具体工作中,很多问题我都是初次接触,需要慢慢摸索。但苦恼的是,有时一项任务还没学透,下一项任务就接踵而至,我连思考学习的时间都没有,时间长了,压力越来越大……”
“为什么不及时反映情况呢?”“我知道,给我压担子是组织、领导和战友对我的培养和信任,我不好意思说不行。而且我担心讲困难会给大家留下文职人员‘娇气’的印象。”小艾低头说。
了解真实情况后,我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小艾之前各项工作都完成得不错,而且从不叫苦叫累,因此各级都认为她没有困难、可以承担更多任务。只注重压担子却忽视了后续帮带培养,才导致小艾的压力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我向小艾表达了歉意,并向她承诺,以后开展工作,我们会注重培养帮带和解难减负,为文职人员成长成才提供更多助力。
第二天,我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研究加强对文职人员关心关爱的问题,要求在文职人员承担大项任务时主动靠前做好压担子、交任务的“下篇文章”,为他们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和平台。
随后一次党委会上,我引导大家对这段经历进行反思。大家谈到,驻疆部队任务繁重,工作头绪多,文职人员的加入为人才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各级对他们都抱有较高期待。虽说人无压力轻飘飘,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可文职人员大多刚从大学走进部队,如果在给他们压担子时不注重把握“火候”,忽视了他们的承受能力,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甚至挫伤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大家在讨论中认识到,部队工作节奏快、任务重、要求严、标准高,在给文职人员压担子的同时,必须重视与之配套的帮带指导、解难帮困等工作。
此后工作中,各级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不仅关注文职人员的心理状态,而且把“压担子”与“教方法”结合起来,在给文职人员安排任务的同时,教给他们挑起担子的方法,循序渐进帮助他们提升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最近,小艾在业务骨干的指导下,圆满完成前期受领的任务。在业务交流时她表示,会把在这次任务中学到的经验技巧运用到之后的工作,将其转化为更好完成任务的能力与动力。
(本报特约通讯员胡 铮整理)
解读A
科学把握“压力拐点”
在心理学中,有一种反映压力与效力关系的曲线,叫“倒U压力曲线”。曲线表明,在一定压力水平下,提升压力可以提升效力、激发潜能,逐渐进入最佳状态,而一旦超过临界值,则可能使人产生恐慌,效力不升反降。其中转折点即为“压力拐点”。
这一理论适用于很多情况,对文职人员来说也不例外。当前,文职人员活跃在军队建设的多条战线。如何根据单位、任务、人员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调节压力阀门,帮助文职人员激发潜力、达到最佳效力,考验着用人单位的态度和智慧。
紧要处需“托一托”“缓一缓”。文职人员初入军营,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部队转型建设对文职人员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可能存在工学矛盾,产出大于积累;处于事业起步期或爬坡期,同时承担着家庭、婚姻等多种责任;部队对文职人员抱有较高期待,希望他们到岗就能干、入职就上手……这些压力,对文职人员的心态或多或少都有影响。
这种情况下,各部队可以适时给文职人员心理松松绑、情绪减减压,适当减轻外部压力,注重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努力营造鼓励探索、支持创新、崇尚担当、宽容失误的环境和氛围,让文职人员放下包袱、轻装前行。可以根据政策规定帮助文职人员解决烦心事、挠头事,设身处地给予理解,满腔热情大力支持,扎实开展办实事、解难题、送温暖等活动,做文职人员的知心人、解难人。
松懈处要“推一推”“逼一逼”。当然,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一些文职人员没有找到定位,出现人无压力一身轻、肩无重担缓步行的情况。也有个别单位对文职人员不够信任,习惯于让能力强的官兵挑重担、顶大梁,使用文职人员放不开手脚,这固然有利于争荣誉、出成绩,但也容易出现“忙者愈忙,闲者愈闲”的局面。
如果文职人员长期工作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就像温水煮青蛙,会四肢乏力、精神萎靡,逐渐放松自身要求、降低工作标准。长此以往,“不懈”容易变成“松懈”,“人才”也变成了“庸才”。用人单位应审时度势,点燃“压力”这个助推器。要通过任务牵引,使文职人员在受领任务中明责、在执行任务中摔打、在完成任务中强能,在广阔的军营舞台施展才华、蜕变成长;要发挥评议和问责等“利器”作用,对工作消极、搪塞推责、玩忽职守等情况进行讲评,采取下发通报等方式,让落实不力的文职人员曝曝光,营造有责有压的局面氛围。
助力文职人员全身心融入部队建设发展,就要根据单位实际工作情况、任务具体实践要求、文职人员成长进度等,动态调整压担子的力度,形成积极向上、松紧适度的工作氛围。如此,那些“才露尖尖角”的文职人员才能向阳生长,终成“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可喜景象。
(作者单位:海军某潜艇基地)
解读B
促使压力变为动力
文职人员受领一项任务时,通常会有“要我做”和“我要做”两种不同的状态。他们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压力,是外因,后者是动力,是内因。“要我做”通常也能完成任务,但“我要做”体现了一个人对待工作的根本态度和精神状态,是创造性做好工作的基础。
压力与动力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但这种转化不是自发的,而是需要一定的主客观条件,甚至需要“催化剂”。
毋庸讳言,在改革强军的重任面前,文职人员工作压力陡增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只提目标要求,不注重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就会影响文职人员长远发展。要想使肩头的压力转化为矢志强军的动力、逢山开路的能力、推陈出新的活力,各用人单位不仅要给任务、定目标,更要教方法、作示范,文职人员自身不仅要锤炼心理素质、找准前进方向,也要改进工作方式、提升能力水平。
具体来说,各用人单位和各级带兵人要强化责任意识,将文职人员视为部队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不仅充分信任、给予机会,还要用心做好“下篇文章”,全程关注文职人员工作任务进度,切忌脱离实际情况,以“压担子”之名,当“甩手掌柜”。文职人员工作出现矛盾问题时,用人单位要及时跟进帮助,指明工作思路,提出合理建议,确保方向不跑偏;文职人员遇到委屈挫折时,用人单位要当好坚强后盾,选择合适妥当的时机方式,帮助他们解开思想疙瘩;文职人员取得成绩进步时,用人单位要给予肯定赞许,共同总结任务中的经验和不足,科学设计下阶段成长计划。另外,文职人员中有的能力强一些,有的能力弱一点,单位领导干部不要对那些能力稍弱的同志动辄批评,甚至冷嘲热讽,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长处,使大家都能扬长避短、补齐短板,在良好氛围的带动下甩开膀子、迈开步子,取得进步。
一个鸡蛋,从外部打破是食物,从内部打破是成长。对于文职人员个人来说,压力面前无退路。部队是个大熔炉,进来是块铁,要想出去成为一块钢,必须要过“压力”这一关。一方面,文职人员要及时转换思维、调整心态,沉下心来学、静下心来思、稳下心来干,少些埋怨、多些迎难而上。遇到糟心事、烦心事,尤其是压力较大时,可以通过逆向思维、换位思考、转移注意力、寻找积极因素等方式,给予自己正向心理暗示,排解压力,减轻心理负担。另一方面,文职人员也要学会用“弹钢琴”的方法,对问题一个个地分阶段、分层次处理,在分解压力的过程中让自己成长成熟,通过急难险重任务的磨炼、基层艰苦环境的锻炼、处理复杂棘手问题的历练,不断完善工作方式,提高胜任岗位的能力,在压力下经受考验,在压力中加速成才。
(作者单位:北部战区陆军某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