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崎岖的小路,一缕沉默的情愫,让岁月刻划青春的永远,去回答亲人无言的祝福……是路选择了你,还是你选择了路。”
一首《墨脱行》唱出了墨脱行路之难,也道出了墨脱路上青春之美。
初冬墨脱,群山巍峨,雪山环抱,载着女兵的车队欢快地行驶在宽阔的墨脱公路上。
姑娘们内心激动——来到西藏军区驻墨脱某边防团当兵,她们的青春注定与路有关。姑娘们满怀豪情——该边防团历史上,这20位女兵姑娘是首批成建制进驻的大学生戍边女兵。
墨脱,地处雅鲁藏布江下游,直到2013年10月31日才结束不通公路的历史。
驻守在此的西藏军区某边防团,担负着190多公里边境线的守防任务。由于驻地环境恶劣,交通不便,过去一直没有女兵成建制戍边守防。
听说是首批进墨脱戍边的女兵,列兵袁江梦难掩内心激动。这位来自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的女兵,从小就受到老兵爷爷的影响,对军营充满向往。她曾2次报名参军,才如愿来到西藏高原服役。
乘车走过“抬头望雪山,低头见深渊”的墨脱公路上,袁江梦始终盯着窗外的风景看了又看。感慨于眼前的这条整修一新的边防公路,她说:“以前听说墨脱没有路,进驻墨脱要翻雪山、蹚冰河;如今穿上了军装,即将成为守护这条路的边防军人,内心多了一份自豪。”
车队蜿蜒于路上,通过嘎隆拉隧道,穿越原始森林,跨过激流、冲沟,向驻地进发。
一路上,排长王琳向女兵们介绍这段进出墨脱公路的历史:这段公路曾是中国西部最险峻的路。2013年一条柏油路建成,让进出墨脱的路程缩短25公里,从波密县到墨脱县仅需4个小时。
临近墨脱县城,车队停在路上。女兵们迎来了成为墨脱军人的“第一课”——行路。
“要成为墨脱军人,首先得读懂墨脱的路。”王琳告诉大家,过去到墨脱当兵,每个人都是从走路开始的。
脚下的路是那样崎岖,还要攀登崖壁、蹚急流。昔日走在这条路上,年轻的战士体力不支便问班长:“还有多远?”班长总是善意地鼓励大家:“坚持,很快就要到了!”
然而,翻过一座山,眼前出现一座绝壁。等待他们的,还有冰川与飞瀑。第3天,当他们翻过多雄拉雪山,穿越“老虎嘴”,绕过“99道弯”,新兵双脚磨出血泡,蚂蟥在手臂留下伤口……坚持,让每一位走进墨脱的年轻官兵,完成进驻墨脱“第一课”。如今要想成为墨脱边防军人中的一员,女兵们同样需要领悟“坚持”的真谛。
蜿蜒的小路在密林交织,女兵们已经走了3个多小时,她们从开始的兴奋渐渐变得沉默不语。
钻密林,爬陡坡……汗水已经浸湿了作训服。虽然女兵们已经做好坚持到底的准备,但这“第一课”还是给女兵们带来了不小挑战。
“注意碎石!”“小心刺竹!”男兵班长王亮亮的提醒不时响起。姑娘们走得小心翼翼,豆大汗珠滚落脸颊。
抬脚,踩稳,落脚……谈及墨脱行路的感受,广西籍女兵范晓微说:“曾经以为,行路是一件充满期待的事。如今走在路上,终于明白行路也是挑战。”
“成为合格的戍边女兵,一定要用坚持的信念,战胜每一次挑战——这样的青春才有意义。”一旁的袁江梦接过话茬。这番话语,仿佛给身边战友的心间带来一抹阳光,姑娘们的步子迈得更稳了。
6个小时后,女兵们即将走到团部。整个营区沸腾了。锣鼓,鞭炮,掌声,在热烈的氛围中,20余名女兵走进营区。欢迎仪式上,男兵们为女兵们戴上圣洁的哈达。
走进洒满阳光的宿舍,她们的脸上充满笑容。
在高原服役9年,上士郭绍梅说,此次进墨脱的女兵中有7人是她在新训基地带的兵,“这些姑娘一直期待去边防守防,她们刻苦训练,也做好了吃苦的准备。”
此刻的阳光令人心生温暖,对女兵来说,边防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梦想之地”。来到边防第一晚,她们兴奋地难以入眠。翌日一早阳光照进峡谷,洒在营区空地上,女兵们早早集合,当日她们要前往深山里一个执勤点,去了解点位官兵的戍边生活。
蜿蜒的边防公路直通深山执勤点。车辆行至半山腰,天空传来了阵阵轰鸣。袁江梦望向窗外,突然喊道:“无人机!”在高山峡谷中看到无人机,让这位大学生士兵激动不已。
中士李金涛告诉姑娘们,如今,墨脱的执勤点基本实现无人机智能化空中批量物资投送。“有了无人机,执勤点的器材、蔬菜等物资,基本都是通过无人机送来的。即使大雪封山,官兵们期待的包裹、信件也能按时到达。”李金涛说。
哨点位于森林深处,营房就是一排活动板房,驻守那里的战友脸上却挂着笑容。
过去,中士张慧一直坚守话务岗位。第一次来到深山中的驻训点,驻训点的战友笑着告诉张慧,如今,他们随时随地可以与家人通过手机视频通话,“如今驻训点不仅通了路,‘信息公路’也畅通无阻,墨脱再也不是‘孤岛’。”
在墨脱,更多“艰难曲折之路”正在变通途,戍边军人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墨脱的网络信号十分微弱,驻守偏远点位,官兵总是“一条信息也难求”。去年春节,在军地各级努力下,一条条光缆铺设到深山哨点,为官兵打通了连接外面世界的“路”。
一条条“大路”延伸向远方,女兵们对即将开始的戍边生活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