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逻辑、逻辑混乱,是指挥员研判战场情况、决策作战行动的大忌
1983年9月26日,莫斯科近郊一处地下堡垒里突然铃声大作,苏联国土防空部队预警系统传出警报:美国发射的核弹正朝苏联上空飞来!如果警报准确,苏联必须迅即反击。此时,值班主管、空军中校斯坦尼斯拉夫·彼得罗夫紧盯电子地图,沉思片刻之后,他判定这是一次错误警报。
彼得罗夫的判断基于这样一个逻辑推理:美国清楚苏联的核反制规定,如果它真的要发动核攻击,必须用足够数量的核弹实施连续饱和打击,才能压制苏联的核防御系统而确保攻击成功。可警报显示只有5枚核弹飞来,既不符合军事常识,也不符合基本逻辑。因此,他判断肯定是警报系统出了故障。就是这样一个简单而大胆的推理,避免了一触即发的核战——逻辑思维的作用非同小可!
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概念、判断、推理来反映现实的思维方式。作文中的论证、反驳,数学中的运算、解析,破案中的演绎、推理,都是一系列逻辑思维活动的过程。体现在对战况和敌情的研判之中,就是依据相关现象材料和情报资料,通过比较、综合、概括、演绎、归纳、推理等方法,对战场情况作出分析、判断和决策。
在未来信息化智能化战争中,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类脑超算系统等技术被广泛运用于战场,逻辑概念、逻辑链环、逻辑程序等“逻辑元素”被越来越多地嵌入和贯穿武器使用、作战指挥和战场控制之中,战场情况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以研判和决断,对指战员尤其是指挥员逻辑思维的要求也就越来越严格。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工智能武器及其指挥控制系统就是高度逻辑化的武器系统。这就带来了两个突出问题:其一,人在操控这些武器系统时,如果有任何一个点位、环节乃至动作不合逻辑规则、规程和规定,都将影响其系统效能的正常发挥,甚至会使武器系统发生明显错误和严重“自伤”。只有操控者的思维状态与武器系统的运行状态同频共振,才能实现人与武器的最佳结合,充分发挥新型武器的最佳效能。其二,分析研判战场情况时,如果指挥员不懂得敌我双方武器与指控系统的逻辑特点及其运行规律,就难以对敌情和战况作出及时而准确的判断。指挥员只有具备优异的逻辑思维能力,遇事能够确定好逻辑起点、逻辑指向,把握好逻辑规律、逻辑方法,才能作出精确分析、精准判断和精当决策。
不合逻辑、逻辑混乱,是指挥员研判战场情况、决策作战行动的大忌。要想充分认识和把握信息化智能化战争特点规律,准确研判敌情和战场情况,实施正确的决策和指挥,必须具备娴熟、严谨、敏捷、高超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显然不是一日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进行长期不懈地学习、训练和实践——这是一场隐藏在大脑深处的“练兵备战”,不下深功和苦功是难以取得成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