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版图上,额尔古纳河蜿蜒曲折的河道勾勒出雄鸡巨冠的轮廓。在这里,大半年的时间被冰雪覆盖,最低气温-57℃;在这里,有一群官兵,像樟子松一样挺立在风雪边关。
小雪时节,一条来自额尔古纳河畔的沉痛消息,让这个冬天显得更加寒冷。11月16日,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八大关连队下士李波,在执勤过程中勇救落水战友不幸牺牲,把年仅21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边防线上。
拨通在那儿驻守多年的战友电话,他的嗓音因悲痛而变得沙哑,“找到李波时,人已经冻僵了,胳膊还保持着救人时的托举状……”
白雪殇大地,朔风泣忠魂。在奔腾的额尔古纳河畔,这些年先后有阿尔斯楞、石国祥、骆超强、杜宏等8位官兵长眠于此。如今,李波成为牺牲于此的第9名戍边官兵。
他们本可以平安一生,恋爱娶妻生子;他们本可以走南闯北,看享人间繁华。他们为什么选择了戍守边关,直面冰刀霜剑?他们为什么选择了奋不顾身、无畏生死?
整理李波遗物,官兵看见他在日记里这样写道,“祖国、界碑、老连长杜宏,他们堆满了我的脑子,赶都赶不走、抹也抹不去。”相信在那些寒冷的日子里,李波一定品咂过老连长的故事,一定思考过自己在这里爬冰卧雪、守护祖国边关的意义。
11月24日,战友们送别李波。萧萧寒风中,当护送李波骨灰的车队缓缓经过,道路两旁的官兵与群众自发唱起《驼铃》,“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歌声回荡在八大关上空,回荡在额尔古纳河上。
此时,沿着额尔古纳河巡逻执勤的战友们,路过李波牺牲的地方。他们停下脚步,摆上一支支菊花、面向冰河齐声呼唤李波的名字:“李波”“班长”……
李波生前最爱哨所旁山坡上开满的那一大片无名野花。可他再也看不到那个飘满花香的夏天了。
在哨所不远处的山坡上,用碎石摆成的“忠诚”字样清晰可见。那是2个多月前,李波带战友用上千块碎石精心摆成的。这是入伍807天的他,留给边关最后的礼物。
青春在极寒的土地上扎根,在冰冷的河水里绽放。李波走了,当我们踏着边防线追寻他时,他好像已化身为一颗闪烁在夜空的星星,默默释放着光和热,温暖着、照耀着每一名戍边人。
——编 者
留给连队最后的誓言
“我会为连队这个‘家’贡献一切”
即使对于家在农村、从小干农活的列兵张浩祺来说,在八大关连队当兵也比想象的艰苦。得知李波想要留队选改士官,张浩祺发出了“灵魂拷问”:这儿不苦吗?
这个问题,李波有着自己的答案。两年前,他一路奔波,行程3300多公里到了驻地,一下车就被“震”到了:上车时四川老家和风习习,17℃;下车时边关兵营大雪纷飞,-15℃。裹着棉大衣还瑟瑟发抖的他,心情也一下降到了“冰点”。
第一次巡逻,冒着-36℃的严寒,走在齐腰深的茫茫雪海,李波对“一步一个脚印”这话有了全新认识。
漫长的冬天走了,夏天照样不好过。连队驻地八大关,蒙古语意为“蚊虫滋生的地方”。入夏没几天,在蚊子、虻虫、小咬“三班倒”的连续攻势下,李波浑身是包、又疼又痒。
李波真正爱上这儿,源于那次夏夜潜伏。头顶是灿烂星空,脚下是辽阔草原,听到的是界河淙淙,闻到的是泥土芬芳。李波说,那一刻,边关的苦寒、蚊虫,训练的艰辛、酸楚,守边的孤独、寂寞都“烟消云散”,心里只有祖国河山的大美和“眼前是界碑,身后是国家”的神圣。为自己能来边关、能成为一名边防战士,他由衷感到自豪和骄傲。
“苦吗?你用鼻子好好闻闻,这儿连空气都是甜的!”李波笑着对张浩祺说。
喜欢,是被光和热吸引,而爱,则是接纳了这片土地的苦和寒。
在上等兵张文达眼中,李波个子小,可身体里蕴藏着“大能量”。参加旅通信集训,他顶着太阳一遍遍练收放线,起早摸黑练背记、练接发报。从零起步的他,硬是拿到了“优秀学员”证书。
在指导员王昕眼中,李波是个以连为家的热血男儿、优秀士兵。连队新建执勤点,李波负责铺设光缆。光缆接续是个精细活,稍有不慎就会影响传输效果。为保持手感,他把手套脱了,光着手在-20℃的严寒里作业两天,结果双手冻出了冻疮。班长宾龙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急忙为他找来冻疮膏。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代表连队参加全旅岗位技能大比武,李波咬牙一路过关斩将。等下了考场,脱掉鞋,两只脚上都磨出了水泡。
苦吗?苦。累吗?累。值得吗?值得。
李波对边关的爱、对连队的爱,在冬天的冰雪苦寒,在夏天的蚊虫叮咬,在日复一日的执勤巡逻中得到了升华。
7月12日晚上,李波坐在书桌前一笔一划地写留队申请:“我申请选取士官,一不为名、二不为利,只想多学知识、练好军事本领……我会为连队这个‘家’贡献一切。”认真写完,他把留队申请郑重交给连长包明明。
1个多月后,李波以总评第三的成绩顺利转改下士。
4个月后,李波牺牲。“我会为连队这个‘家’贡献一切”,成了他留给连队最后的誓言。
留给家人最后的约定
“等我休假,带你们去旅游”
《驼铃》歌声起,又到退伍季。
9月4日,连队举行退役仪式欢送老兵。摘下帽徽、领花,向军旗敬最后一个军礼,老兵们背起行囊返乡。
晚上,上等兵张文达和李波一起在连队大门口执勤。看着李波盯着营门前的小路若有所思,张文达猜想,“应该是看到有的同年兵退伍返乡,他也想家了。”
李波的家乡在四川岳池。那里有他的爷爷奶奶,有日夜操劳的父母,有正读初一的弟弟。
离家两年,李波对家人甚是思念。他把津贴攒下来,元旦到了,给父母每人发个红包;夏天来了,心疼父母顶着烈日干活,他网购了2个大号太空杯;中秋节,他给爷爷奶奶寄了月饼……
去年9月,得知父母买房,他挂了电话就转了1万,银行卡余额只剩了200多。今年3月,得知数学成绩一直不太理想的弟弟,在月考中考了一个好成绩,作为奖励,李波马上买了弟弟“眼红”很久的自行车送他。
李波想着家人,家人也想着他。前不久,李波把想留队选改士官的想法告诉父母,他们非常支持,让他在部队继续锻炼。
关于家与国,在连队“党史小故事”讲堂上,李波曾讲过,离他中学不远的岳池革命烈士陵园里,长眠着许多抗美援朝烈士。烈士们牺牲时大都是20多岁的年纪,这让前来扫墓的李波深受触动。时隔不久,连队组织向“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群体”学习讨论。轮到李波发言,他说,“他们都是我的同龄人,我也要像他们一样争做英雄。”
今年9月,李波去了连队新建的执勤点,这里离边境线更近。有一天,一起执勤的上等兵黄琪宸问他:“班长,啥时候休假?”
考虑岁末年初时戍边任务重、大项工作多、连队人手少,李波将休假计划定在明年四月。
闲聊中,得知班长李波的休假计划后,哨所战士们兴奋地帮李波出谋划策、帮他选便装。
为了这次休假回家,在战友建议下,李波破天荒地花600块“巨资”网购了双时尚的“小白鞋”。从小到大,除了入伍前2000多块钱买的手机,这是他买得最贵的一件“奢侈品”。
11月14日是个周末,晚饭后,李波照常与父母视频通话。
“等我休假,带你们去旅游,再给我妈买个金项链……”李波兴高采烈地给父母畅谈着自己的休假“宏图”。这时,弟弟李佩聪从外面回来,“聪儿,你这次期末考试要是考得好,哥哥给你买电脑……”
2天后,李波牺牲。这些美好的约定,再也无法实现了。
留给战友最后的温暖
“不要紧张,我来救你”
11月16日9时20分,作为执勤组长,李波带领上等兵杨礼豪、吴耀炜和军犬“闪电”,开始了本月第11次边境巡逻。
出发前,李波摸了摸“闪电”,又照例帮两个战友整理着装、戴好棉帽。哨所的战士都知道,这是李波的“规定动作”,因为他第一次巡逻,带队的班长也是这样帮他的。当时,他彻底“被暖到了”。于是,李波就把这个环节传承了下来。
就像爱家人一样,年轻的李波真诚地爱着这里的每一名战友。
通信兵陈腾飞起初是个通信专业“菜鸟”,他向自己眼中的“大咖”李波求教。李波二话不说,手把手教他,还把自己攒下的“秘笈”倾囊传授。如今,陈腾飞轻松“玩转”各种通信设备。
哨所没有专职炊事员,战士们轮流做饭。一次,上等兵王捷敏与父母视频,当被问及吃得怎么样,他想了想说,能吃饱。一旁的李波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让父母寄来了一大堆调料,抽空就和父亲视频,一招一式学会了“水煮肉片”“西红柿炖牛肉”等10多个菜。就在李波牺牲的前一天,杨礼豪、吴耀炜还对李波做的“回锅肉”赞不绝口。
9时30分,3人到了第一个观测点附近。今年夏天,驻地连降大雨,草原上一下子“冒”出许多小河、湖泊和沼泽地,它们连着额尔古纳河,像是一个个小的支流。在新建的执勤点附近,也出现了不少这样的小河、湖泊。前不久,驻地下了大雪,整个世界银装素裹,可危险就隐藏在这绝美的景色之下。
执勤过程中,杨礼豪踏进了一处被白雪覆盖的暗河之上。冰面突然破裂,杨礼豪一下子掉进冰河。不会游泳的他惊慌失措、大声呼救。
“不要紧张,我来救你”,李波赶紧解下枪背带,甩给杨礼豪,用力拉杨礼豪上岸。此时,冰面再次大面积破裂,李波也坠入冰河。
“小个子”李波奋力游向杨礼豪,用力托举杨礼豪,拼命把他一点点推向冰面,也把生的机会“推”给了他。
记不清扑腾了多久,在李波的托举下,接连呛水的杨礼豪,挣扎着从水里探出了脑袋,小心地用双手和下巴抵在冰面上。恍惚间,他觉得托举自己那股力量不见了。
很快,哨所的官兵闻讯赶来,他们砸碎冰面奋力把李波拉上岸。战友们大喊着李波的名字,轮流做着心脏复苏、揉搓着他冻得紫红的手和脚。
可是,冰凉的他,没有任何回应……
“不要紧张,我来救你”,这成了李波留给战友最后的温暖,也是他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话语。
深爱着边关的李波,长眠在了边关。深爱着战友的李波,以自己的生命保全了战友。
有的人永远留在了寒冬,是为了让他人能够迎来春天。
那晚,想着李波的点点滴滴,四级军士长王振宇创作了首歌,“奋力的托举,不要紧张我来救你。你无私奉献了自己,冰冷水中闭上眼睛。风把你离开的消息,吹过四季留在天地……”
严寒、艰险、孤独,都无法让一个坚强的边防军人流出眼泪。但听着歌声,连队官兵们全都泣不成声。
得知儿子牺牲,父亲李林从四川老家赶来。“之前知道这里很苦,可没想到这么苦,娃这两年是怎么熬过来的啊!”站在冰河旁,李林多么希望儿子还能像从前那样,活蹦乱跳地朝他走来,笑嘻嘻地喊他一声“爸爸”,多么希望自己还能像从前那样,迎上去摸摸儿子的脑袋、捏捏儿子的脸蛋、拍拍儿子的肩膀。
此时,他孑然地站在儿子的牺牲地,对着冰河久久沉默不语……
时间回转至2019年8月25日。那天,即将奔赴军营的李波用自己打工攒的钱置办了场酒席,意气风发地请家人吃饭。席间,他端起酒杯给退伍老兵、伯父李代华敬酒:“到了部队,我一定好好干,当个好兵!”
那是李代华最后一次见他。
“是的,娃做到了!”看着李波的遗像,这个老兵喃喃自语。
本版制图:贾国梁
永恒不变的凛凛风骨
■许 博
在共和国漫长的边防线上,有最陡峭的山峰、最荒凉的戈壁、最偏远的海岛,涌动着边防军人最炽热的血脉。边关是什么?对探险家说,边关是险;对游客说,边关是远;对边防军人来说,边关是国,边关是家,是用生命守护的地方。
一茬茬年轻人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边关,在风雪严寒的磨砺中,在高原烈日的炙烤下,渐渐地安下心、扎下根,把“为祖国守防、为人民戍边”作为信念,把“舍弃的是一家团圆、拥抱的是万家幸福”当成光荣和使命。或许,入伍来到边关,不是他们所有人的选择,但成为一名怎样的共和国边防军人,他们所有人都做出了相同的选择。
作为一名老兵,我深知“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我用生命捍卫守候”背后的艰辛,深知“哪怕风似刀来山如铁,祖国山河一寸不能丢”背后的豪壮。天寒地冻、蚊虫肆虐,哪一个是能轻易跨过的坎?远离烟火、远离家人,哪一道又是能举手抹平的沟?还有更艰难、更危险的考验,有时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正是这些年轻的、不屈不挠的、练就一身本领的边防军人,他们不畏风险、血气充盈,他们不计得失、默默奉献,他们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正是因为他们的坚守,凭借他们的坚强,国家才安全,人民才安宁,那些和他们一样的同龄人才能安心地上学、工作、恋爱,享受美食、享受生活。
就像一名网友所说,“黄昏将至,我吃着白米饭、喝着饮料,想不通这些身强体壮的士兵为什么会死?我在深夜惊醒,突然想起,他们是为我而死。”是的,他们是那么普通、那么平凡,却又那么崇高、那么伟大。如果山川可以动情,边境线上的每座雪山、每片荒漠,都将洒下泪水,向这些边防军人不一样的青春致敬。
万里边防,忠诚与牺牲,是永远不变的主题词,是永恒不变的凛凛风骨。
李波走了,但他把边防军人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对边关的爱、对战友的爱,留给了祖国北疆的哨所和官兵。
我们相信,李波和无数扎根边关、献身边关的英烈一样,化作了界山之巅的磐石,永远屹立在共和国的边境线上,永远活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图①:李波生前站岗执勤的影像。
图②:李波生前带领战友用碎石精心摆成的“忠诚”。
图③:在李波家乡,人们以最高礼遇迎接烈士回家。
梁志杰、张飞园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