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团里按计划准备组织一场班组连贯作业比武考核。由于我们班曾在去年“火洲杯”比武中夺得过冠军,获悉消息后,班里每个人都跃跃欲试、志在必得。
开始前,考核组宣布:此次比武考核所有情况都是临机导调,每个战斗小组在完成武装越野的同时,还需要完成随机指定的作战任务,用时最短的获胜。临时确定的规则、未知的任务、复杂的考场环境,让在场的每名战友都压力陡增。
“预备,开始!”现场导调员一声令下,我所在的战斗小组快速冲出起跑线。“前方遭遇‘生化袭击’!”现场传来导调员设置的第一个情况,班长张应波立即命令大家穿戴防毒面具通过“染毒”地段。紧接着,面对炮火“袭击”,我班迅速以灵活走位避开“敌”火力……
顺利通过前面几个课目后,我下意识地转身一看,只见另外一个战斗小组紧紧地跟在我们后面,甚至有超越之势。
考核最后一个课目是重机枪对固定目标射击,作为全优射手,这一直都是我的强项。“沉住气,调整呼吸。”我迅速选择好射击位置,卧倒、瞄准、击发。射击刚一结束,我们又接到继续快速机动的指令,而另外那个战斗小组与我们班简直是“神同步”,紧咬不放。
眼看优势就要丢掉,我灵机一动:何不将重机枪分解开,这样每个人分担一点,肯定能提高速度。说干就干,征得班长同意后,我立马给大家比了一个“拆开”手势,战友们各自抱起部分零件快速前冲。
突然,再度传来临机导调:“无人机侦察!”只见,身后那个战斗小组马上取出伪装网将整挺重机枪进行伪装;反观我们,因武器已经被提前分解,只能用身体去遮蔽分解后的三脚架与枪身……情况终于解除,全班有惊无险地第一个冲过了终点线。
正当我们为成功夺冠而欢呼的时候,考官宣布的成绩却仿佛一盆凉水迎头浇下:“3号战斗小组,用时25分07秒,成绩取消……”这是怎么回事?班长张应波马上找到导调组提出质疑。“战斗中拆卸分解枪支,不符合实战要求。”考官的一句话就像针扎在心上,让班长瞬间没了脾气。
考核结束,全营要求各战斗小组第一时间召开复盘检讨会。会上,班长坦言考官说得没错,训练和考核都要贴近实战,如果在战场上这么做,就会成为“待宰的羔羊”。原来正是我走“捷径”的小聪明才让冠军得而复失,站在队列里,我羞愧得无地自容。
散会后,尽管班长和其他战友都没有责备我,但我还是深刻地反省认识到:丢掉一个冠军并不可怕,关键是不能因为耍小聪明而输掉实战。
(高 群整理)
临机决断,最终逆袭夺魁
■本报特约记者 黎友陶 通讯员 万永康
“颜磊带领的突击班组,处置特情用时最短、效果最佳,综合评定第一名!”当导调组宣布完最终的比武成绩后,南部战区海军某部四级军士长颜磊长舒了一口气。
原来,前段时间,该部组织实战化背景下的比武考核,颜磊作为突击车车长,将带领突击班组完成某课目下设的7个作战环节。拿到考核方案后,原本信心满满的颜磊却一时慌了神:为突出实战背景,导调组随机挑选了比武场地,而这块场地对于颜磊来说是完全陌生的。
“‘客场作战’本就不具备优势,要想取得好成绩,更是难上加难!”颜磊虽然心里这样想,口头上却不停地安慰班组成员:“咱就把这次比武当作常规训练,以前咋练,现在就咋考!”
随着导调组一声令下,比武正式开始。各作战单元按照事先拟定的作战计划,迅速机动至各自考核区域。目标判定、侦察取证、实弹射击……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颜磊丝毫不敢懈怠,稳扎稳打完成了每一个作战环节。即便如此,在第5个环节结束时,颜磊所在的突击班组依然处于倒数第二名。
“‘敌’目标丢失,各班组不要盲动!”正当比武进入白热化阶段时,导调组突然下达的一道指令,让颜磊心中犯起了嘀咕:战机稍纵即逝,胜负只在转瞬之间,这么等下去可不是办法。
“何不主动出击呢?”此时,一个大胆的念头在颜磊脑海中萌生。在综合分析了前几个作战环节的战场态势后,他审慎预判了下一步可能出现的“敌情”动态,并当机立断指挥班组成员提前机动:“走,转移阵地!”
15分钟后,“敌”目标果然出现在颜磊预判的区域。他的“临机决断”为班组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们的成绩一跃成为第一名,直至比武结束。
“这种做法有违考核要求,应该直接淘汰出局!”“导调组强调‘不要盲动’,没说不让动。他们主动寻‘敌’符合战场实际,第一名当之无愧!”演训大厅内,大家就此事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灯越拨越亮,理越辩越明。最终,导调组一致认为:比武考核是手段,谋战制胜才是目的,倘若只瞄定考场标准而不对标战场法则,则无异于削足适履,必然导致训战“两张皮”。唯有将是否符合实战要求作为“度量衡”,才能提高比武的“含战量”。
“以战领训、抓训为战导向的树立,要体现在日常训练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最终结果出炉,颜磊所在的突击班组夺取冠军。看着手里的大红证书,颜磊和战友们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掂一掂冠军的“含战量”
■新疆军区某红军团营长 李 辉
作为下士张广震所在营的营长,我也为他们班没能获得冠军而遗憾。但细细想来,如果我为他们开脱,默认考核中的“小聪明”,早晚会害了他们。
比武是对训练的检验,训练是战斗的预演。个别官兵不是不懂得“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个浅显易懂的道理,也不是不明白端正训风演风考风的重要性,但还是把一些“小聪明”带到了比武考核中,甚至用“珍惜荣誉”的理由来为自己降低实战标准找借口。这种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只重名次不察得失的做法,实际上是用“考场思维”代替“战场思维”,本末倒置,得不偿失。
那么,南部战区海军某部四级军士长颜磊的“突发奇想”,为啥就能得到导调组的肯定与赞赏?这就要从两种做法的出发点来评判,一个看重的是成绩,一个瞄定的是战场,高下显而易见。
比武开虚花,打仗尝苦果。我们要坚决纠治比武考核中的顽症痼疾、和平积弊,认真掂一掂冠军的“含战量”,使劲挤一挤成绩里的“水分”。每名官兵只有树牢打仗意识,把训练当打仗、把比武当实战,从点滴抓起、从细节严起,才能不断提高打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