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情处置时多想一步的经历,让我愈发感到,哪怕是末端指挥员,思考问题也要胸怀全局——
一次夜间演练,我与战友驾驶导弹战车,潜入茫茫密林,突破导调组设置的重重“障碍”后,顺利占领发射阵地。
起竖导弹、装定诸元……战车一停稳,我们借助暗夜微光,迅速展开一系列发射操作。少顷,导弹昂首挺立,伺机对敌“一剑封喉”。
然而,就在我指挥发射架“弯弓待发”的重要节点,一小股“敌人”突破外围防守,闯入发射阵地。
短兵相接,“敌人”或被歼灭、或被驱散。但让人头疼的是,他们掷出的“化学武器”在现场扬起滚滚烟尘。
我迅速清点余下兵力,在严密做好防护的前提下,按照减员操作方法,举兵再战。与此同时,通信号手利用车载通信设备,将“战损”及处置情况上报营指挥所。
特情处置完毕,战局恢复稳定。凛冽的寒风吹过我的防毒面具,呼呼作响。我摸摸身上,汗水已浸透衣物。
突然,我浑身一激灵,急忙冲进通信舱,对着通信号手大喊:“快!把我们阵地遭‘生化袭击’的情况通知其他发射架!”
“指挥长,根据旅里的特情处置预案,发射架遭‘生化袭击’只需把情况报告上级即可,没说要通报其他发射架呀?”通信号手有些不解。
“先按我说的做!”来不及解释,我斩钉截铁地大声喊道。
通信号手不知道的是,我们曾经有过一段“殃及池鱼”的败北经历——
那次对抗演练,我们遭“生化袭击”后,迅速按照特情处置预案,一边请示旅指挥所调派技术力量赶赴阵地进行防化处理,一边重组发射单元,准备继续战斗。
就在我们以为应对措施快速得当之时,相隔不远的兄弟单位却被导调组告知:所属阵地遭到“化学沾染”。
原来,我们在应对特情时未考虑风向,致使位于下风向的其他阵地官兵,无意中遭到“有毒烟尘”侵害。
“这一次,我们阵地上的‘毒烟’会不会顺风而下,吹到其他阵地?若不第一时间通知其他发射架,坐等营指挥所传达‘突发情况’,就可能来不及处置了。”
正是因为想到了这一连串问题,我果断在特情处置时,先于营指挥所把情况告知下风方向的两个发射架。
此次演练,尽管遇到不少挫折,但最终我们营的发射架全部按时搭箭在弦,成功“点火”。
演练结束,对于我的特情处置,营长江俊鹏给予了肯定:战场之变不止于预案,我们必须因时因地因情因需而变。营长说:“若不是刘浩多想一步,等营里把情况传递到位,另外两个发射架可能已经‘报销’了。”
营里还主动报告旅机关,把我“通知下风方向阵地”的处置动作,加进了“遭敌‘生化袭击’”的特情处置预案。
获悉此事,一位旅领导说,相比特情处置预案的完善,更让人欣喜的是,末端指挥员胸怀全局,有敢于创新的头脑。
(本报特约记者邓东睿、通讯员胡耀整理)
上图:火箭军某旅组织火力突击演练。张 杰摄
指挥员点评
练兵之妙在于“内化”
■火箭军某旅参谋长 朱向军
●战争是不确定性的王国,但并不意味着没有确定性存在。对战争不确定性的掌控,恰恰来自于对确定性的把握。如果平时没有周全的预案,没有对预案进行充分演练,就练不出过硬的应变本领。
●比预案多想一步,并非简单的灵机一动,而是“摔上几跤后才掌握的技巧”。只有让预案在运用、联想、叠加、试错中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才能有“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从容。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练兵之妙,既要守“正”,也要求“奇”,还要求“活”。越是行到水穷处,越会暗藏柳暗花明的生机,越能有效触发各种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