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书写高原军人传奇


■许锋礼 代江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传奇。这是我读裘山山散文集《第九次在天堂》(重庆出版社)后的“突发奇想”。

《第九次在天堂》是25篇作品的合集,除了开篇《西藏的树》,每一篇都讲述一个乃至多个军人的故事。作者用自身40余载的军旅生涯进行具有文学意味的观照与透视,并用手中富有热度的笔来书写所感知、领悟和激动的一切,进而对所肩负的神圣使命进行深刻思索与解读,把一个军人作家应有的才思、情怀和境界展现得淋漓尽致。其中,有对于现实军旅生活的精细捕捉,于细微处反映出惊人的敏锐与真切;有触景生情,在文字中反映出一个军人独有的情愫;有直抒胸臆,让一个军人处于彼时彼刻的某种情思喷薄而出。这些作品体现了一个军旅作家守土尽责的忠诚,也展示了作家的艺术追求。

裘山山的散文作品均发自其目之所见、心之所悟、情之所动,来自作者现实生活的点滴之中。在作品集的《自序》中,裘山山说:“写作散文对我来说不是创作,而是心灵的表达,是纪念曾经的情感和生活。”换句话说,这些文字不是“创作”出来的,而是从心灵中“流淌”出来的。读《第九次在天堂》,最深切的感受是“真实”,真实到让人难以置信。在《世界最高处的艳遇》一篇中,作家讲述了一个年轻姑娘为了与一个西藏军人相遇和相爱,只身去西藏跑了近3个月,却没有遇到那个“梦中人”。3年后,她再次独自赴西藏,终于在拉萨车站遇见一个年轻军官。两人相识相熟,然后分别,互留电话。然而,一去3年,二人再没有联系,直到3年后的一天,年轻军官打来电话,说希望4天后能来见面……

这难道是浪漫童话吗?不是。作家坐在办公室里,听女孩一五一十地讲述自己的故事。真实的叙述让我们相信,在纯净的青藏高原,真的会发生这样神奇的故事。

其实,好故事要真实,更需要传奇。裘山山深知传奇色彩对一篇文学作品的重要性。因此,在讲述每一个故事时,她艺术性地放大传奇元素,而对繁杂的过程尽量一笔带过。在《那时的爱情》一篇中,作者讲述了一个壮美的爱情故事。男女主人公一同参军上了高原,相爱6年。就在准备结婚时,因边境局势突然紧张,两人不得不推迟婚期。男主人公在前线参战牺牲,心急如焚的女主人公坐上了一辆老式吉普车去往前线。在翻越雪山,到达一个叫大竹卡的地方时,车子突然翻了,女主人公的头撞到车前玻璃窗的铁架上,与爱人一起永远留在了高原之上。为祖国贡献的青春、生命都被叙写在这些传奇的故事中。一个个久远的故事让读者感受到作家为普通军人立传、为历史做记录的责任与情怀。

裘山山善于用“代入法”,将自己和故事中的人物尽量拉近。“代入法”是提升文学作品真实性的重要法宝,但裘山山似乎并不是刻意用之,而是自然而然地介入。在《一本书的幸福》一篇中,裘山山讲述了一个愿意把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军营、献给高原的年轻人的故事。巧合的是,年轻人的名字也叫“高原”。正是因为读了她的《我在天堂等你》,年轻人毅然参军入藏。作者曾在《西南军事文学》编辑部工作,年轻人写的讲述自己从军经历的文章恰巧又转到作家手上来了。这岂止是一本书的幸福,用作者的话说,“书很幸福,我也很幸福”。还有在《擦肩而过的二等功》一篇中,作家由自己荣获“鲁迅文学奖”而荣立二等功,引出父亲抗美援朝时出生入死的往事。作品讲述的虽然是自己的父亲,追忆的却是一个时代,一个伟大的英雄群体。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第九次在天堂》里诸多作品所表现出的大量细节描写和深厚内涵,正是多年现实生活对作家的馈赠,而文字中所彰显的诸多哲理,显然又归功于作者涉猎和阅读范围的广泛。那些竭力透过人物、事件和场景等要素,直达作者内心深处,展示作者对祖国、军队、战友、人民深沉之爱的情思,让读者在思想和认识上也完成了一次质的飞跃,内心通透豁亮。

作为一名军旅作家,裘山山没有一刻忘记写作的意义:记录时代,讴歌青春,塑造英雄,激励读者。《第九次在天堂》再次给我们启示,青春岁月不能虚度,好年华当有好故事。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