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敦刻尔克》有这样一段情节让人印象深刻:在法国西北部敦刻尔克港口,陷入绝境的英法联军士兵排队等候登船,试图逃离这个绝地。突然,数架德军Bf-109战机的轰鸣声从空中传来……
二战期间,Bf-109战机参加过多次飞行任务,出尽风头。研发这款战机的威利·梅塞施密特也逐渐被世人熟知。
天生的冒险家
1898年,梅塞施密特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的一个商人家庭。按照父亲的人生规划,梅塞施密特应该接过家里的产业,经营一家酒庄,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然而,年轻的梅塞施密特不甘于这种一成不变的人生。那个年代,发明创造“扎堆”涌现,他想要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
梅塞施密特的梦想是什么?
那就是研制飞机,飞向广袤天空。
怀揣飞行梦想,17岁的梅塞施密特遇到了航空事业的引路人——德国滑翔机先驱弗里德里希·哈特。
梅塞施密特对飞行梦想的执着感染了哈特。他引荐梅塞施密特来到一家军事飞行学校工作,系统学习飞机制造原理。一战结束后,学有所成的梅塞施密特又受邀参与到哈特的S8滑翔机的研发工作中。
3年后,哈特成功驾驶S8滑翔机飞行21分钟,一举打破了当时滑翔机飞行的世界纪录。
初试牛刀便有所收获,这让梅塞施密特信心大增,他决定与哈特共同经营一家飞行学校。但这段“蜜月期”没有持续太久。和梅塞施密特共事的日子里,哈特发现,梅塞施密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冒险家。在梅塞施密特的脑海里,总是装着天马行空的创意——相关技术尚未得到验证,就应用到战机研发中。
“太冒险了!”不久后,因在设计理念上存在巨大差异,哈特与梅塞施密特分道扬镳。
哈特一语成谶。1925年,梅塞施密特研发的第一架小型飞机M17,在试飞过程中出现机械故障,飞行没多久就急速坠机。所幸,参与试飞的梅塞施密特身体并无大碍。往后的日子里,梅塞施密特像是中了魔咒,研发的飞机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坠机事故。
1927年,梅塞施密特以总工程师的身份加入到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公司。在他的主导下,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公司成功接到为汉莎航空研发M20客机的订单。此时,厄运再次降临——M20客机的第一次试飞任务,就发生了飞行事故,试飞员汉斯·哈克曼不幸身亡。没过多久,公司首批订单交付后,有8名乘坐M20客机的德军军官不幸身亡。
为此,汉莎航空高层领导极其愤怒,拒绝接收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公司生产的所有飞机。紧接着,德国军方也将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公司打入“黑名单”。
重击之下,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公司申请破产倒闭。
难道是自己的设计理念一开始就是错的吗?在各方谴责声中,梅塞施密特陷入苦思。
巧遇最佳搭档
经历备受煎熬的人生低谷期后,梅塞施密特遇到了一位搭档——罗伯特·鲁泽尔。
作为亨克尔公司的资深设计师和飞行员,鲁泽尔在德国航空界有着广泛的人脉关系和举足轻重的影响力。鲁泽尔的加入,对试图重建公司的梅塞施密特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鲁泽尔成熟稳健的飞机设计方法,能将梅塞施密特天马行空的理念由幻想变为现实。
机遇悄然而至。1934年,德国向各家军工企业发出招标书,要求他们研制出新型战机。
军方提出的条件十分苛刻:新型战机要采用下单翼设计,最少能安装两挺机枪,机身结构能够承受高速俯冲和急速横滚的飞行过载力……
梅塞施密特公司马上开展设计,试图抓住这根“救命稻草”。但与军方洽谈时,梅塞施密特得知:由于此前的种种“劣迹”,军方没有将他们列入招标公司名单。
原来,在M20客机试飞中去世的试飞员,正是德国航空部领导艾尔哈德·米尔希的挚友。在他的眼中,梅塞施密特设计的飞机简直就是不靠谱。
梅塞施密特和鲁泽尔并没有丧失信心。他们一边游说军方高层,一边将大量精力投入到新飞机的设计工作中。
过往“摔机”的经历,深深刺痛了梅塞施密特的心。也正是这一次次失败经历,让他积攒了许多技术数据和研发经验。他创造性地提出轻量结构概念——将很多承重结构整合成一个强化零件,进一步减轻飞机重量和提高飞行效能。
在鲁泽尔的科学论证下,梅塞施密特大胆地将下单翼、全罩式座舱、全金属机身等当时航空领域最先进的技术运用到新战机上,成功打造出Bf-108战机。没过多久,他二人拿到第四届国际飞行大赛的入场券。
在大赛前的一次试飞中,Bf-108又摔了。梅塞施密特没有怨天尤人,连续几天通宵达旦地改进设计,使Bf-108顺利通过验收。
试飞当天,碧空如洗。飞行大赛的观众席上,梅塞施密特攥紧拳头,期待着战机首秀。随着发动机轰鸣声由远至近传来,Bf-108战机在竞赛场上空翻转腾挪,现场观众掌声不断,空军领导也对这架战机产生了浓厚兴趣。
1935年,经过多方协调,德国航空部同意让梅塞施密特公司加入新战机竞标队伍。不过,航空部代表也转达了米尔希的意见:梅塞施密特公司只能设计,不能生产。
梅塞施密特的人生走向十字路口。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种选择:一是无视外界质疑,全力设计新飞机,即使所有付出徒劳无功,也要走下去;二是接受一所大学邀请,成为大学教授,从此告别飞机设计事业,过上体面安逸的生活。
生性好强的梅塞施密特选择了前者。他和鲁泽尔以Bf-108为蓝本,设计出性能更为先进的Bf-109战机。
1936年11月,新战机竞标迎来“决赛”。空旷的机场上,德国试飞员赫尔曼·伍斯特驾驶Bf-109,在空中做了23个左横滚、21个右横滚。随后,他又驾驶战机爬升到近7000米高空,又垂直俯冲直下,以几乎触地的改平操作完成了这场堪比飞行表演的试飞任务。见此情形,其他竞争对手当即弃权认输,为Bf-109戴上了桂冠。
对航空事业的热爱,让梅塞施密特探索不止。不久后,他设计的Me209战机以755千米/小时的飞行速度,一举打破了活塞螺旋桨飞机平飞速度的世界纪录。1943年,梅塞施密特公司正式投产的Me262战机,成为世界上第一种用于实战的喷气式战机,揭开了世界空战史上新的一页。
延续飞行梦想
二战结束后,梅塞施密特公司被明令禁止制造航空器。
公司仓库内,堆积如山的原材料亟待消化;流水线上、实验室里,大量技术工人连续几个月都发不出薪金……那段时间里,梅塞施密特将自己关在房间里,苦苦思索企业发展的未来出路。
当看到窗外飞驰而过的汽车时,他眼前一亮:战后的欧洲汽车制造业方兴未艾,企业有现成的材料、配套工业设施和技术工人。虽然说将生产飞机的流水线拿来生产汽车,颇有杀鸡用牛刀之嫌,但这是让企业度过“寒冬”的良策,又有何不可呢?
不久后,研发团队交出了一份迷你版汽车的设计图纸。这款汽车有着飞机一样的流线造型,运用了战机的气泡式座舱盖、纵列式双座位等设计,双缸发动机与超轻巧的车身,让它的加速能力远超当时同类产品。
随后,这款汽车被命名为梅塞施密特KR200。KR200问世后,受到世人追捧。美国著名歌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驾驶KR200的一张海报刊发后,更引发了抢购热潮。
虽然通过生产汽车解决了企业的财务危机,但梅塞施密特心心念念的还是飞机设计事业。1956年,制造航空器禁令解除后,梅塞施密特决定重启老本行,竞得了为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生产F-104星式战斗机、为意大利生产G.91攻击机的订单任务。
随后数十年里,梅塞施密特公司在德国政府的支持下,先后参与多次收购、并购,最终成为戴姆勒·克莱斯勒宇航公司的一员,参与“台风”战机的研发。
1999年,德国戴姆勒·克莱斯勒宇航公司又与法国、西班牙两家航空公司合并,组建了欧洲航空防御和空间公司,成为欧洲第一大航空航天集团,牢牢占据了军贸市场的“头把交椅”。
如今,打着“梅塞施密特”标签的战机已难觅踪迹,但梅塞施密特的创新故事注定被记录在航空史册上。
上图:等待执行任务的Bf-109战机。
资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