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八百三十二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十二万八千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十年实现联合国二〇三〇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党中央决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数千个定点帮扶村,人民子弟兵持续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巩固提升帮扶成效,续写为民爱民新篇。自即日起,本报开设“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专栏,敬请关注。
红顶白墙的农家小院、村民门前崭新的货车、大棚里长势喜人的果蔬、电商帮扶车间里热闹的直播声……从寸草不生的“干沙滩”到远近闻名的“金沙滩”,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一大早,村民马应山来到村养殖产业园清理羊舍。羊舍上方的“屋顶”,是一块块光伏发电板。
马应山,是原隆村的万余名生态移民之一。自2012年起,他和乡亲们走出“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扎根平川。2020年9月,原隆村整村脱贫,家家户户搬进新居,荒地被改造成良田。有了水、电、网络和绿色,原隆村告别千百年的贫困,戈壁滩迎来春天。
根深才能叶茂。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内生动力,让原隆村的村民把“根”扎得更深、日子过得更好,连续11年帮扶原隆村的陆军某训练基地官兵,与村“两委”进村入户,展开新一轮走访调研,排查返贫风险点。
“我们发现,近年来村里大力发展电商等新兴产业,但一些年纪较大的村民参与度不高,主要收入依靠季节性务工,经济来源比较单一,劳动力也得不到充分释放。”原隆村党支部书记杨青介绍。
如何进一步促进稳岗就业,拓宽增收渠道?答案还得在村里找。“当地有养羊的传统,特别是五六十岁的村民经验丰富。”该基地政治工作部干事、乡村振兴工作联络人龚品嘉说,“我们提议发展肉羊养殖产业,不仅风险低、见效快,村民参与度也更高。”
一家一户的散养方式,已不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援建现代养殖基地被提上日程。基地建在哪里?官兵将目光投向村光伏产业园。产业园内还有大块闲置土地,大家决定在光伏发电板下加盖现代化羊舍,并邀请专业养殖企业进行帮带。“这样一来,土地资源利用率得到提高,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劳动力就业也更有保障。”杨青说。
两个月后,拥有33栋羊舍的光伏养殖于一体的产业园落成,饲养区、繁育区、精料储备区功能分明。该项目主要面向有返贫风险的村民,采用“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管理模式。此举使村民增加了产业分红和务工收入,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
“种羊免费提供,还能定期享受村集体分红,大伙儿干劲十足!”如今,马应山务工、养殖两不误,预计全年能增收万余元。
杨青告诉记者,园区周边有许多葡萄、红树莓、食用菌种植大棚,羊舍供应大棚用肥,每年还能增加一笔收入,既充实了村民腰包,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原隆村是闽宁镇企业最多的村。”提到这一点,该基地官兵颇为自豪。近年来,在军地多方协助下,原隆村走上产业发展“快车道”。全村6900多亩土地用于整合流转,因地制宜发展种植养殖、光伏发电、电商物流等产业。村民有的在产业园区工作,有的在帮扶车间上班。今年上半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20.1%。
该基地领导表示,下一步,他们将继续以产业振兴为发力点,在产业、文化、生态等方面深化做好整村帮建,助力原隆村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