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易县牛岗乡台底村,太行山下一座小村庄。村里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一句深情的话语:“赵大娘,儿子来看您了”,落款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25团战士房扬达”。
八路军老战士房扬达未能找到感念多年之人,只能在这片故土立下一块“感恩碑”。
“是赵大娘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不论能不能找到她的后人,我都要为她立碑。”2020年10月17日,97岁的房扬达坐在轮椅上,赴台底村参加“感恩碑”揭幕仪式。
81年前的那个夏天,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曙光剧社一分队驻扎在台底村,房扬达时任剧社戏剧队队长。当时村里有70多户人家,房扬达住在赵大娘家中。
一次,房扬达患上严重的伤寒,高烧不退,由于缺医少药,病情越来越严重,连续几天水米未进。此时,日军发动大扫荡,部队决定转移。奄奄一息的房扬达无法随队离开,部队只能暂时将他留在赵大娘家。战友们作了最坏的打算,含泪买来一个木柜抬进赵大娘家的院子。
看着那个打算用作棺木的木柜,赵大娘对曙光剧社社长杜宝杰说:“你们要转移,这孩子怎么办?”平日里,赵大娘像疼自己的孩子一样,对战士们都很关心,对病重的房扬达更是体贴入微地照顾,每天都和儿媳想办法做些可口的饭菜,希望他能吃下去养好身体。
杜宝杰心里十分难受:“大娘,不是我们不管,这孩子怕是不行了,我们也实在没办法。万一他有个好歹,只能拜托您帮他料理一下后事。”
赵大娘想了想对杜宝杰说:“我试着请个人来给他治治。”杜宝杰忙说:“那真是太好了,如果能救活他,我们一定好好感谢您!”
当天,赵大娘就叫儿子冒雨到20多里外去请一位老中医。见老中医腿脚不便走得慢,赵大娘的儿子怕耽误房扬达的病情,背起老中医就往家赶。
“您可得救救这孩子。”老中医一进屋,赵大娘便上前说道。“这孩子是八路军,打鬼子的,我一定尽力。”经过老中医的精心治疗,房扬达慢慢醒了过来。赵大娘忙给房扬达端来一碗热米汤,用小勺一口一口喂他吃。
几天后,队伍转移时,战友们将身体还很虚弱的房扬达送到另一个村庄的老乡家养病。1个月后,部队派人来接身体康复的房扬达。路过台底村时,房扬达想去看看赵大娘,孰料只看到一片被大火烧黑的残垣断壁。村里人告诉他,日本鬼子进村扫荡,闯进赵大娘家搜查,赵大娘和他们抗争,鬼子就一把火点燃了赵大娘的茅草屋,还残忍地把她扔进火里……
站在被烧光的茅屋前,内心无比悲恸的房扬达泪水涟涟。他面向赵大娘家深深鞠了三个躬,发誓一定要为赵大娘、为被日本鬼子杀害的老百姓报仇。
后来,房扬达随部队驻扎在易县田岗村。老房东卧病在床、一家人自己都断了粮,仍想尽办法找来粮食拿给八路军。还有一次,一位妇女主任偷偷把房扬达叫到一边,从怀里掏出两个杂面窝窝悄悄塞给他,对他说:“孩子,吃吧,吃饱了好打鬼子。”
每到这时,房扬达就会想起赵大娘。老百姓对人民子弟兵的这份恩情,他牢记在心,总想着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好好报答他们。
这些年,房扬达一直想办法寻找赵大娘的后人,他的儿女也几次前往台底村找村民们打听,但因天长日久,始终没有消息。得知希望渺茫,房扬达思前想后,决定在台底村立一块碑,刻上“赵大娘,儿子来看您了”这句话。
“感恩碑”揭幕那天,许多曾在易水河畔战斗过的八路军老战士带着子孙前来参加仪式。房扬达一家还参加了当地乡政府组织的“我在牛岗乡有棵苹果树”活动,在台底村认领了12棵苹果树。房扬达的三女儿房月明说:“父亲说,立这块碑,认领苹果树,是表达我们一家人的感恩,感恩这片红色热土对他的深情厚谊,感恩这片红色热土对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
上图:房扬达和他立的“感恩碑”。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