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共产党员?答案有很多种。1951年5月,进藏先遣连党代表李狄三在牺牲前给出了他的答案:“共产党员就是在党最困难的时候,向党要副担子挑在肩上的人。”这个答案,撼人心魄,令人敬仰,彰显了崇高党性,给人以精神力量。
担子,是事业、希望,是付出、劳累,也是信任、荣誉,而最困难时候的担子,则更多意味着风险甚至牺牲。中国共产党是肩负崇高历史使命的伟大政党,勇于担当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要求。“盘根错节乃见利器,畏刀避剑岂是丈夫?”在党最困难的时候主动向党要副担子,展示的是一种价值追求,彰显的是一种使命担当,折射的是一种忠诚品质,体现的是一种精神境界。正因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反复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主动担当。可以说,是否有肝胆、勇担当、敢牺牲,是检验党员党性觉悟的“试金石”,也是判断党员胸怀、勇气和境界的“铁标尺”。
共产党员的称号,总与主动担当相关;共产党员的形象,总与勇挑重担相联。拨开历史烟云,一个个共产党人勇于担当的故事,依然震撼人心;回望百年历程,一幕幕主动作为的历史场景,依然让人泪目: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飞身堵枪眼、欧阳海毅然拦惊马……“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为了信仰,多少革命先驱义无反顾、无怨无悔,哪怕付出宝贵生命;坚守信念,多少中国共产党人满腔热情、百折不挠,始终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可以说,正是一个个共产党人以信仰充实生命、以担当淬火成钢,勇挑重担、主动作为,才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才赢得了人民的信赖。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共产党员最鲜明的品格,就是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然而现实中,少数党员并没有敢担当的“铁肩膀”,有的是“溜肩膀”“尖肩膀”。有的不愿主动作为,习惯于“下命令”“被安排”,缺乏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有的本领不强、能力欠缺,不能适应新环境、新挑战,以至于出现“推而不动”的情况;还有的则是不敢担当,畏首畏尾,总担心干多错多。诸如此类,都是不担当的表现,是与党员身份格格不入的。
当前,备战打仗任务向深处抓、向实里落,需要啃下的“硬骨头”还很多。越是形势严峻复杂,越需要勇当先锋、敢打头阵;越是任务艰巨繁重,越需要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勇于负责的党员越多,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就越容易克服;愿挑重担的党员越多,党和军队事业发展就越顺利。作为军队党员干部,只有敢于挑最重的担子、愿意挑最重的担子,才能不断把强军事业推向前进。
向党要副担子需要牢记使命。使命,是革命军人的职业底色。没有使命感,就不会有责任感、紧迫感、荣誉感。军人肩上扛着家国春秋,守着万家安宁。翻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厚重历史,“使命在身,万死不辞”的英雄壮举史不绝书,“矢志不渝,不辱使命”的绚丽篇章绵延至今。使命在前,责任在肩。因为是军人,面对危险更要做到不惧风险、迎难而上;因为是军人,面对挑战更要做到勇于创新、开拓前行。军队党员干部只有把使命看得高于天,把职责看得重于山,才能做到冲锋在前、主动担当,“师出之日,有死之荣,无生之辱”。
向党要副担子需要过硬本领。本领是成事之基、立身之本。对于军人而言,本领是制胜的前提、打赢的保证。我军披坚执锐、攻坚克难,所凭依的就是顽强的战斗作风、过硬的素质本领。本领过硬,才有要副担子挑在自己肩上的实力和底气。千锤百炼的钢最硬,风吹雨打的松最挺。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困难最集中的地方,其实也是最锻炼人的地方。军队是要随时准备打仗的。在瞬息万变、危机四伏、困难重重的战场上,军人的本领强弱,往往决定着能否快速捕捉战机、克敌制胜。战场上只有能力不够,没有能力过剩。只有通过刻苦训练,不断提升打赢能力,才能真正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
向党要副担子需要血性胆气。“夫含生禀血,鼓作斗争,虽死不省者,气使然也。”与困难作斗争,既是能力的较量,也是精神的比拼。回首过往,无论是勒紧腰带研制“两弹一星”还是实现“神舟飞天”“嫦娥揽月”“天问探火”,我党我军总能战胜风险挑战,靠的就是一批又一批共产党人敢于“杀出一条血路来”的血性胆气。困难面前,勇气有时比智慧更重要。强军征途上不会一帆风顺,还有一道道崇山峻岭必须翻越,还有一个个激流险滩必须闯过。军队党员干部具备了冲锋在前的血性、刺刀见红的胆气,就一定能在勇挑重担中不负重托,在主动作为中不辱使命,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