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冬至,雪线下移。寒风卷起积雪,在夜空中轻舞飞扬,远处的雪山在云层深处若隐若现。
海拔4900米的西藏军区某边防团昆木加哨所内,哨长旦增列珠正在逐个点位检查电路情况。去年底,这个哨所接入了国家电网。为确保用电安全,旦增列珠每晚的例行工作多了一项:熄灯后检查哨所各处线路。
线路接口紧不紧、开关按钮有没有松动……工作虽然繁琐,但他每次检查都格外认真。
昆木加,藏语意为“鲜花盛开的地方”。然而,这里方圆数十公里荒无人烟,每年大雪封山期长达5个月,年最低气温可达-37℃。
隶属于里孜戍边模范连的昆木加哨所始建于1962年。建哨以来,一茬茬哨所官兵采取点煤油灯、烧牛粪堆、柴油机发电等办法,接力点亮这座“雪域孤岛”。
在军地努力推动下,阿里联网工程去年12月正式投运,长明电从此点亮了“世界屋脊的屋脊”,昆木加哨所也彻底告别数十年不通电的历史。哨所官兵都说,“这道光”来之不易。
刚建哨时,哨所主要依靠煤油灯照明。由于交通闭塞,煤油只能靠官兵从几十公里外背上哨所。为节约燃料,官兵便利用一点一点收集起来的牛粪,燃起火堆借以照明。一个个黑夜里,煤油灯和牛粪堆燃起的火光,成为昆木加哨所弥足珍贵的光源。
里孜戍边模范连的荣誉室里,有一台老旧小功率手摇发电机。昆木加哨所的用电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它身上。
“我的班长告诉我,这台手摇发电机是哨所的宝贝疙瘩,大家恨不得晚上睡觉都抱着。”在昆木加哨所坚守10多年的司务长贾年生介绍,那时候,哨所每天晚上7点半到9点半“通电”两个小时。手摇发电机能为一盏15瓦的白炽灯供电,尽管灯光微弱且忽明忽暗,毕竟也算用上了电灯。
2005年,哨所换发柴油发电机,每天的供电时间延长至3个小时。通电时间延长了,官兵休息时间能开展的活动也多了起来,下棋、看书……哨所的“夜生活”添了几分温馨。
与手摇发电机相比,柴油发电机不仅功率更大,稳定性也有很大提升。所以在照明之余,新的电器开始走进哨所官兵的生活:2008年,哨所接通了第一条地方电话线,官兵与家人从此不再依赖书信联系;2014年,上级给哨所配发了电视机,依靠卫星天线,官兵第一次在哨所里看上了电视节目。
“咱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头枕着边关的明月,身披着雨雪风霜……”贾年生回忆,每次听到电视里响起《咱当兵的人》这首歌,大家都会跟着一起唱。
“今天的昆木加哨所不再是‘雪域孤岛’,更像是我们的‘幸福港湾’。”旦增列珠介绍,用电一直是影响哨所建设的关键难题,如今的昆木加哨所,基础设施建设和官兵工作生活条件都得到了极大改善。
在哨所新修建的温室大棚和“植物工厂”内,多种蔬菜、瓜果长势喜人,绿油油的瓜苗在高原阳光的照耀下,散发出勃勃生机。温室大棚一角,几株打着骨朵儿的玫瑰花引人注目。“过段时间,我爱人将来队探望,这几朵玫瑰是我为她准备的见面礼。”上士王在军满脸洋溢着幸福。
傍晚时分,贾年生打开军用平板电脑,在“雪域配送”APP上为官兵精心挑选下周需要的食材。挑好“商品”加入购物车,一键下单,只需3天便可送达。“连队和哨所之间修通了柏油路,即便大雪封山,各种物资也能及时送到。我们现在每天都能吃上新鲜蔬菜和水果,有时还能吃到海鲜!”贾年生语气中充满自豪。
基本物资得到充分保障的同时,稳定的电力供应也让官兵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如今,哨所不仅设有图书阅览室,还引入了“唱吧”“桌式足球”等多种休闲方式。随着网络信号全面覆盖,官兵业余时间除了休闲娱乐,还能随时跟家人视频聊天。
哨所一角,巡逻归来的4名战士进入微压氧舱调养。为保障官兵健康,上级给哨所配发了一台多功能微压氧舱,它不仅能模拟低海拔地区气候环境,帮助官兵恢复体力,还能检测和记录身体各项数据,有效降低高原疾病发生率。
“基层建设关乎部队战斗力生成。基层建设水平如何,要看关键问题抓得准不准。昆木加哨所用电难题得到解决后,很多问题迎刃而解。”西藏军区领导介绍,近年来,他们紧紧盯住制约部队建设的瓶颈问题、影响备战打仗的突出问题、困扰基层官兵的现实问题,探索推出“一哨一案精准解难”“党委逐级挂号督办”“一个阶段一个重点”等措施办法,着力打通制约基层全面建设的难点、堵点。
据介绍,截至目前,西藏军区已基本解决一线连队用电、饮水、取暖、吸氧等“六难”问题,为官兵练兵备战、强边固防提供了良好保障。
又一个夜晚降临。繁星闪烁,群山高耸,夜幕笼罩着世界屋脊。昆木加哨所内灯光如昼,与辽阔的星空交相辉映。
灯光映照下,哨所屋顶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图①:昆木加哨所中士唐海福在寒夜中站岗。徐文斌摄
图②:技术员佘迅在哨所“植物工厂”采摘新鲜蔬菜。 苏 豪摄
亮了营房 暖了心房
■孔鹏鹏
高原、海鲜,边防、唱吧,生命禁区、植物工厂……如果单独把这些词拎出来,也许平常无奇,但当它们组合起来的时候,让人真切感到沧桑巨变。
采访昆木加哨所,官兵爬冰卧雪为国戍边的使命担当、以苦为乐甘于奉献的乐观精神,一次次打动着我。哨所全面建设发生的巨大变化带给我的触动,丝毫不亚于官兵精神对我的震撼。曾几何时,当内地电力如空气一般无所不在的时候,雪域高原的哨所官兵,数十年里只能守着煤油灯、牛粪堆燃起的微弱火光,度过一个个寒冷孤寂的漫漫长夜。读懂边关的艰辛往事,才能明白,昆木加哨所亮起的灯光,对官兵意味着什么。
微压氧舱调养、平板电脑购物、海鲜食品前送……让过去想都不敢想的生活方式走进雪域高原,让荒无人烟的苦寒之地真正变成“鲜花盛开的地方”,充沛的电力供应是“基础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西藏军区下大力解决一线哨所用电难题,点亮的是雪山哨所的营房,温暖的是高原官兵的心房。
习主席多次强调,要带着对官兵的深厚感情做工作。点亮昆木加的过程,是各级各部队把官兵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视官兵如亲人,带着真情实感关心基层、建设基层的一个缩影。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边关建设进一步加速发展,新时代的边防官兵必将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坚定的理想信念投身练兵备战,为守边固防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