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主席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强调“要下大气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习主席的重要论述,为改革和完善新时代军事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改革完善事业凝聚、实战历练的人才培养机制。事业锻造、实干兴邦,是激发人才动力活力最强劲、最持久的内驱因素。新中国成立之初,钱学森、邓稼先等科学家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归国,其根本动力是强国事业、报国情怀。新时代,中国梦强军梦,同样是凝聚广大军事人才的精神旗帜。应注重进一步发挥事业作为精神动力、价值追求的重要作用,以新的时代要求和历史重任激励人才干事创业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实现个人价值与强军事业的统一。加强人才品质塑造,引导人才心怀“国之大者”,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鼓励人才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主动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用不断拓展的使命任务激发创新创造的勇气锐气,充分发挥不同区域、部门、单位的资源优势,为人才成长提供大胆想、放手干的机会平台,注重创意孵化,点燃创新创造的星星之火。坚持战斗力标准,在军事斗争准备中发现、培养优秀人才,特别是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与未来战争需求侧精准对接。
改革完善待遇吸引、荣誉驱动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灵活的人才激励机制,让作出贡献的人才有成就感、获得感。实践证明,科学有效的激励首先是建立在完备的待遇保障基础之上。必须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妥善解决好优秀人才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激发他们创新创造创业活力。针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对相关待遇保障体系进行合理设计。制定和完善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给创新人才、领军人才更大的财物支配权、更优的生活保障。明晰科研人员在科技成果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中的权益,维护好科研人员的正当利益。科学有效的激励离不开完备的军人荣誉体系。精神层面的褒奖直接触及人的心灵,能培塑崇高理想,从而具有更持久深入的激励引领作用。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相适应,建立新的精神动力生成机制,分层级分领域设立荣誉奖励,突出战功,注重实绩,加大先进典型宣传力度,在全社会推动形成尊重人才的风尚,以职业荣誉感激发军事人才扎根本职的热情。
改革完善导向鲜明、公平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人才评价是事业的指挥棒,科学的评价对人才的行为有巨大的规范和引导作用。注重人才多样性,以工作属性和岗位要求为基础,建立分类评价指标体系,防止指标模糊化、评价“一锅煮”。尤其对待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有用武之地。改变以静态结果给人才贴上“永久牌”标签的做法,按照科学权威、公正透明要求,以实际工作为衡量标准,兼顾品德、能力和业绩评价,突出专业性、创新性、实用性。推动人才评价指标多维化,建立第三方评估、动态评价制度,破除学术评价中的潜规则、“圈子文化”“外行评审内行”,进一步提高评价过程的公开性和开放性,确保评价工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健全评价结果反馈监督制度,加强评审专家再监督、评价意见再审核,使“暗箱操作”“托关系”“打招呼”行为无处遁形,提高评价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体系。
改革完善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免责机制。要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在全社会积极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让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旗帜鲜明地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干事、不谋私利的人才撑腰鼓劲,消除创新者的后顾之忧。探索免责纠错相关举措,对容错条件认定、免责处理程序等问题作出具体规定,配套完善纠错措施,及时有效纠错,改善创新环境。建立创新的信任背书制度,“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明辨应容之错与应问之责,对先行先试的探索性失误给予更多的关心、耐心和信心,给足成果检验时间周期,用宽容与信任凝聚人心,让军事人才活力充分迸发。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