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生活周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天路亲情


■毕昕玥 马 崇

1959年,崔培文从原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毕业,分配到附属医院工作。这位一路从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浴血拼杀,在朝鲜战场爬冰卧雪的英雄军医,有了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稳定的生活环境,做好了在这里一展所学的准备。

就在这年,组织决定将平时表现优秀的崔培文抽调到医疗队,参加西藏军区总医院的筹建工作。崔培文打起背包,毅然准备踏上征程。

得知丈夫即将进藏工作的消息,妻子穆兰英五味杂陈:“让他一个人去,今后就要过两地分居的生活;他一工作起来就不管不顾的,没人照顾怎么办?进藏后,又要面对什么样的困难?”最终,爱情还是战胜了一切顾虑。在得知医疗队人手不足的消息后,身为护士的穆兰英报了名,与丈夫一起走上高原。

进西藏前,崔培文和穆兰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现实远比他们想象得更加艰难。从平原来到平均海拔4000米的高原,身体本就不适,他们还要克服物资匮乏的问题。吃饭的时候,夫妻俩经常因为一口菜互相推让。

1962年,穆兰英怀孕了。根据当时的规定,在穆兰英怀孕6个月时,她可以回到位于沈阳的姐姐家待产。

孩子出生时,崔培文正在进行高原传染病防治的课题研究和临床攻关。工作之余,他一遍遍在脑海里勾勒着孩子的样子。

儿子叫崔燎原,名字是崔培文起的。收到孩子出生的消息时,他脑海里一下子就出现了毛主席说过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穆兰英产后在姐姐的悉心照顾下,身体逐渐恢复。出月子后,她将儿子寄养在姐姐家,独自返回了西藏。

平日里,崔培文和穆兰英最高兴的事就是收到姐姐从沈阳寄来的信。在信中,姐姐会把孩子成长的点滴详细地写给他们:孩子翻身了,会爬了,牙齿长出来了,能走路了……两人想孩子了,就会把这些信拿出来翻看。

一年里,崔培文和穆兰英通常只有休假才能回沈阳看孩子。但因为相处机会少,儿子看他俩的眼神非常生疏,这让他们心里非常难受。

1965年,女儿崔东升出生了。崔培文和穆兰英把3岁的儿子接到了西藏,女儿则像哥哥之前那样,住在大姨家。

刚到西藏,崔燎原的身体非常不适应。等完全适应高原的环境后,他就变成了一匹脱缰的“小野马”,让崔培文和穆兰英操了不少心。一次,崔培文下班后,找不到儿子,急得到处打听,最后在附近一处藏民家找到了他。屋门打开,又气又急的他忍不住笑了。儿子正坐在里面,一字一句地学习藏语,手里还抓着一块快要融化的酥油。

在高原生活了10多年,崔燎原把这里当成了家。18岁那年,崔燎原参军入伍,服役的部队恰好也在高原。1989年,崔培文和穆兰英退休后被安置到沈阳。几年后,崔燎原转业时,本可选择回到父母身边,但是他还是选择转业到拉萨市公安局工作。

如今,崔燎原在西藏工作,崔培文和穆兰英在沈阳和女儿生活在一起。两代人,情牵西藏六十载。这份深情,凝结在那条巍巍天路之上,融于血脉,挥之不去。

图片制作:贾国梁

多年来,崔培文一家两地分居,至今还未拍一张全家福。图①②为崔培文夫妇分别与女儿、儿子一家的合影。作者提供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