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部战区某部警卫营的操场上,两道间距10米的白线构成了一个简易的擂台。台上,一场对刺比武正在紧张进行。
中士尹兴挑、刺、扎,干净利落;拨、挡、闪,动若风发,木枪铿锵有力的撞击声不时传来。
每当刺杀训练结束后,该营经常随机抽选人员进行刺杀比武,以实战对抗检验官兵的训练成果、激发官兵的训练热情。这次,经过3轮的过关斩将,中士尹兴站到了最后。
刺杀训练是凝聚官兵士气、锤炼血性胆气、培育战斗精神的有效途径。作为警卫人员,时刻准备近距离处置各类突发事件,血性胆气和反应速度缺一不可。该营曾多次组建方阵进行刺杀操汇报演示。新的《军事体育训练大纲》颁布后,他们结合应急处突的任务要求,让刺杀操进一步从“操场”走上“战场”。
加强刺杀操训练,不能只追求动作连贯、整齐划一,更不是简单地喊几声“杀”,而是要把刺杀操拆解为具体招法,搞清楚一招一式的发力技巧和应用环境。在该营的训练场上,各连队的刺杀操教练员正手把手地纠正新战友的动作,并详细讲解这样做的意义。
每次刺杀基础训练结束后的比武,是官兵最期待的环节。从旁观者的角度看,这种对抗并不华丽,没有太多令人眼花缭乱的见招拆招,但无疑更有“战味”,往往一挡一刺间,胜负已分。从三枪、五枪一局的快速对抗,到3分钟一场的擂台赛,官兵在对抗中消化和巩固着训练中的收获。每次参加比武,列兵黄烨总是充满激情:“空气不会反击,而对手会反击,实战对抗让我更容易发现自己的破绽并改正。”
比武结束后,尹兴大汗淋漓地脱下护具,发现自己腹部留下了点点淤青。在激烈的对抗中,磕磕碰碰在所难免,有时一枪下去甚至连护具都会被扎破。但也正是这样从难从严的实战对抗,才能真正摔打锤炼出军人血性。
4年前,尹兴初次走上擂台时,本来刺杀技术练得不错的他在擂台上十分紧张,大脑里突然一片空白,面对对手的枪刺更是手足无措。如今,无数次的实战锻炼,让他的技术和心理都更加成熟,能够在激烈对抗中沉着冷静地去思考防守和进攻。比武场上,他时而与对手以攻对攻,时而一个“骗左刺右”绕开防守长驱直入,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从连队的日常比武,到全营的年底比武,在一轮轮实战对抗中,他们不仅练熟了刺杀技术,也练出了逢敌亮剑、敢打敢冲的勇气。如今,训练场上喊杀声依旧,官兵都希望在擂台上为班里摘回一面军事训练流动红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