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6月,红一方面军红3军团在江西乐安大湖坪进行整编,由军团直辖第4、第5、第6师。其中,第4师下辖第10、第11、第12团。
7月,红12团随师入闽作战,先后参与了泉上、朋口等战斗。9月,蒋介石调集50万大军对中央苏区发动规模空前的第五次“围剿”。28日,中央苏区东北门户黎川失守。红4师奉命夺回黎川,星夜兼程由福建北上。10月6日,敌我两军在黎川飞鸢遭遇,红12团与兄弟部队一道向敌猛攻,敌军两个团溃退至洵口。7日,红4师向固守洵口之敌发起进攻,以红12团为主攻,战况异常激烈,通信员、司号员、卫生员等均投入战斗,第2营第6连战至仅余10人。此役,我军全歼敌3个团(欠1个营)、俘敌旅长葛钟山以下官兵1100余人。此后,红12团又先后在硝石、资溪桥、浒湾、八角亭等地与敌展开激战。12月12日,红军集中3个师在团村一带设伏,担任主攻任务的红12团一举突入敌阵,敌军大乱,我军各部乘势将其击溃。
“福建事变”发生后,蒋介石重兵大举入闽,闽西苏区和红34师亦受到威胁。为此,红3军团再度进入福建。1934年1月10日,红3军团奉命袭取闽中重镇沙县。沙县城高墙厚,城东、城南两面临河,为天然屏障,城北是丘陵,便于集中火力封锁,西门外地势较缓,但挖掘有两米多宽的护城壕。守敌为国民党军新编第52师主力一部及地主武装若干,共2000余人。此前红7军团曾连续向沙县发起攻击,均未取得突破。
12日,红3军团强攻沙县县城,亦未能取得突破。军团首长遂改变策略,决定以坑道作业迫近城墙实施爆破。15日,蒋介石嫡系第4师由延平增援沙县,并抢先占据了沙县东北青洲附近有利地形。负责打援的红4师于当日上午抵达青洲马铺,向敌侧背实施迂回攻击,经激烈战斗,歼敌200余人。此外,该师还与兄弟部队一同攻取了位于尤溪的国民党军新编第52师兵工厂,缴获大量武器装备。在这一系列作战中,红12团全程随师作战,为阻敌援军于沙县外围、确保攻城部队安全,及改善红军火力作出贡献。
25日,红3军团向沙县发起总攻。5时25分,爆破成功,沙县西门城墙被炸开20多米的缺口,红4师突击部队乘机攻入城内。顽敌不甘被歼,向红军发起疯狂反扑。城墙上的残敌一面封锁红12团第2营的前进道路,一面向第2营侧后实施迂回反击;第3营也陷入苦战,营长朱福生身负重伤,仍然坚持指挥战斗,官兵无一动摇退缩。危急关头,红12团全体指战员奋不顾身、浴血厮杀,终于压制住敌之反扑,成功掩护其他部队向城内纵深发展。经过激烈巷战,我军最终全歼守敌,沙县城外沙溪南岸碉堡内的敌军也尽数投降。红色的旗帜在沙县城头高高飘扬。
此战,共毙伤敌军700多人,俘敌1300多人,缴获炮8门、各种枪支1500多支、子弹10.8万发、炮弹2万多发,以及大量食盐、粮食、布匹等物资。这些物资对缓解苏区经济困难起了重要作用。
沙县攻坚战的胜利,巩固和发展了福建苏区,威胁了蒋系军阀入闽的侧翼与后路,提振了苏区军民反“围剿”的信心。时值中华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为表彰红12团在历次战斗中的突出战绩,大会授予红12团“模范红十二团”光荣称号。
在后来的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该团始终保持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屡立战功。进入新时代,第80集团军某旅官兵高举“模范红十二团”战旗,秉承“红心向党、敢打胜仗、守纪如山、勇当模范”的精神,多次完成重大任务,用实际行动继续书写着红军传人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