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基层传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机关公勤兵,到底谁来管?

——来自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旅的典型案例解析


■崔金成 本报特约通讯员 徐 喆

编者按 进入新时代,军队建设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部队管理组织形态、建设内涵、运行方式呈现许多新特点。前不久,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组织适应新的形势任务深化部队管理难题破解集中交流活动,汇集全军智慧解决部队新形势下管理难题,不断提高新时代部队管理水平。本版“基层微调查”栏目将集中解剖一批部队管理难题,围绕新时代创新部队管理展开讨论,敬请关注。

前不久,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旅警卫勤务连组织晚点名,考虑到机关公勤兵工作的特殊性,连长霍明帅特意推迟了点名时间,并提前通知到每个人,可集合时人还是来了不到一半。

原来,不少公勤兵在接到通知后,以需要加班为由,请机关干部跟连队主官打了招呼。对此,霍明帅也很无奈:“如果机关随便打个招呼,公勤兵就不用回连队参加点名,其他战士该怎么想?”

“机关公勤兵,到底谁来管?”在一次交班会上,霍明帅将这个问题提了出来,引起旅领导的高度重视。

鉴于此,该旅领导决定派出调查组,针对这个问题展开走访调研。调查组发现,机关和基层、干部和战士在看待这个问题上,出发点各不相同。

警卫勤务连指导员李淑普表达了他的看法:“个别机关公勤兵仗着自己是领导‘身边人’,在机关‘混得熟’,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李淑普举例说,比如,一旦发现战士在正课时间使用手机,当即予以没收,而公勤兵往往以“机关工作需要”为说辞,在正课时间频繁取用手机,一定程度上扰乱了连队的正常管理秩序。

面对“灯下黑”的说法,公勤兵小杨却有不同看法。他认为,公勤兵工作性质不同,在管理上不能“一刀切”。他说:“我虽然是一名战士,但干的工作和机关干部类似,经常需要沟通联络,一旦少了手机,工作就会受到影响。”对此,战士小张则反问:“大家同是一个连队的战士,用的是同一部条令,凭啥搞双重标准?”

无独有偶,在去年年终评功评奖时,也发生过类似的矛盾。战士小杨在机关表现优异,但由于长期在机关帮助工作,跟连队战友沟通交流少,彼此缺乏了解,导致民主测评环节排名靠后。某机关干部知晓情况后,直接打来电话,希望连队多关心小杨的成长进步。事后,这名机关干部坦言:“公勤兵除了睡在基层,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在机关工作,我们应该理解他们的不易。”

在进一步深入调研和分析后,调查组找到了公勤兵管理难的病因:使用和管理权责不统一。机关公勤兵编制在警卫勤务连,但实际工作岗位在机关各业务部门,属于机关基层齐抓共管的状态。也正因双方都管都负责,也更容易出现权责不清的问题。

“公勤兵大多在重要岗位上,如果管理上不能有效对接,权责出现交叉,就容易造成问题隐患。”针对这一实际,该旅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对机关公勤兵加强管理,从源头开始堵塞漏洞。他们依据《内务条令》,修订完善《公勤兵管理规定》,明确按照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区分管理时限、区分层级类别,规定公勤人员正课时间由业务部门负责管理,其余时间由警卫勤务连统一管理,业务能力和日常表现由所在科室定期鉴定,考评由连队和机关共同把关,分别制订评比条目和标准,采取共同课目统一评、区分类型分开评的方法开展评价,使他们做到完成任务和接受管理两不误。

如今,笔者欣喜地感受到了身边的变化:早上,公勤兵统一参加出操,统一带队开饭,然后整队前往机关楼,分赴各自工作岗位;晚上,公勤兵按时参加连队的晚点名,接受一日工作讲评,确需熄灯后加班的,按级请假。一系列措施实施后,公勤兵管理逐渐规范,成为该旅正规化建设的一个亮点。

把功夫下到“接合部”

■张科进

一谈到机关公勤兵,大多数官兵的第一印象就是他们是领导干部的“身边人”。由于工作在机关,编制在基层,机关公勤兵涉及部门多、牵涉面广,一直是比较难管理的群体,不少基层单位对此很头疼。

一个系统中,“接合部”往往是最关键的部位,同时也是最脆弱的部位。从该旅的这个典型案例可以看出,机关公勤兵管理的最大特点恰恰是他们处在机关和基层的“接合部”,容易形成“两不管”的盲区地带,造成“灯下黑”现象。

要破解机关公勤兵管理的难题,就得把功夫下到这个“接合部”,让“接合部”“无缝链接”,不给问题隐患留口子。该旅通过完善制度机制实现差异化管理,实现保障任务与人员管理两不误,不失为一条有益经验。

抓好机关公勤兵的管理,既要明确机关和基层的责任,划分好“责任田”,还需要机关和基层强化责任意识,两头用劲、共同发力,按照制度凝聚起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不给“接合部”留下一点死角和空白。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