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炮手被判“阵亡”,一批多能炮手迅速奔赴“战位”……某旅着眼信息化作战新特点,探索推开减员操作战法训法,不断优化力量编配、细化岗位分工,打造了一支人员精简、技能娴熟、结构稳定的炮手队伍,确保具备常态实战打击能力。
“夫兵者,死门也,不可以生心处之。”战争是不断消耗的过程,流血牺牲在所难免,战斗减员是必然结果。我军一路走来,历经过无数铁血战斗,付出巨大牺牲。松骨峰战斗,3连120名指战员仅剩7人。朴达峰战斗,134团7连、9连仅剩下40余人,只能合编为一个连。军人生来为战胜。英勇献身固然可贵,但军人的最高追求是胜利。面对战斗减员、装备受损、弹尽粮绝等艰难处境,要做到“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靠的不仅是敢打必胜的血性,更是能征善战的能力。
战争是流血的训练,训练是不流血的战争。战时战斗减员不可避免,平时减员操作一刻也不能放松。这不仅是打赢战争的要求,也是现实情况的需要。平时官兵外学外训、探亲休假、看病住院、集训考学等因素,长期影响单位人员在位率。人员不齐整,训练就不进行了吗?战场上敌人不会因为战斗减员而放弃进攻,平时也不能因为人员缺位而降低标准,备战打仗的脚步一刻也不能停歇。
“欲得强兵,必须坚甲利器,实选实练。”战场远比想象的复杂,敌人远比预料的凶狠。应对未来战场可能发生的极端情况,必须立足最困难的条件做最周密的准备,不仅要想到人员伤亡情况,更要考虑装备严重受损等“减员”要素。为此,俄空军要求战机能够在座舱盖破裂和脱落的情况下继续飞行,并进行相关课目训练。飞行员必须穿戴专用飞行服和头盔,抵抗空中高速飞行带来的低温、缺氧和强风冲击等意外情况。
“减员”不是目的,打赢才是硬道理。减员操作不能一减了之,不单要数量做“减法”,更要能力做“加法”;不只是追求精简数量“极限值”,更是探求实战操作“最优解”。只有通过岗位互换、交叉任职实施“一人多岗”训练,使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人员在各岗位轮换锻炼,着力提高战斗减员、装备损坏、人装互换等应急情况下的处置能力,真正实现从专岗专责向一专多能转变,方能真正增强打赢本领,制胜未来战场。
(作者单位: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