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布斯全球创新公司评比中高居前列的3M公司,以源源不断的创意为人们所熟知。一个多世纪以来,该公司推出的新产品超过6万种,几乎每年推出100种以上的产品。这些创新产品的诞生,固然离不开一个个团队定向研发的努力,但更多来自一线普通员工的灵感迸发。
延伸到军事装备领域,耳熟能详的科研专家、身怀绝技的工匠师傅是军事装备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但活跃在基层部队的草根“创客”也不容忽视。
“创新不问出身,英雄不论出处。”在基层部队,有本事、有绝活的草根“创客”很多。他们的创新选题来源于日常工作训练,他们接地气的发明创造,为打通科技成果转化为战斗力的“最后一公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动力。
我军历史上,抗战时期的迫击炮平射技术,解放战争中的“飞雷”“土坦克”,以及后来著名的郭兴福教学法等,都是普通官兵创新智慧的结晶。将镜头转向今天,在火箭军某旅,一级军士长夏建陆研发的阵地消防系统等多项革新成果在部队推广运用;在第81集团军某合成旅,三级军士长黄少林运用自己革新的维修工具抢修汽车故障,使修理时间减少近三分之一;在东部战区海军某扫雷舰大队,高级士官谭爱峰、王文强,参与开发了系统程序,使装备器材使用效能成倍递增……这些成果充分证明,草根“创客”潜力巨大、大有可为。
然而,现实生活中,不少草根“创客”面临一些成长的烦恼。有的单位对基层官兵创新能力信心不足,不敢给条件、压任务,不愿放手让他们探索实践;有的基层官兵在创新方面缺少舞台……这种单位不支持、自己没底气的心态束缚了很多人的攻关手脚。
创新的火种能产生多大能量,取决于有多大的空间和燃料。基层官兵中蕴含着巨大创新潜能,一旦被激发出来,科技创新就会蔚然成风。作为部队带兵人,要尊重官兵主体地位,发挥官兵首创精神,形成“人人崇尚创新、人人渴望创新、人人皆可创新”的良好局面,才能让更多的草根“创客”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