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兵火箭筒和无后坐力炮是陆战场上常见的两种装备。
在不少影视作品中,RPG火箭筒家族的出镜率较高。对于突然出现的装甲车辆,主角的一个经常性动作是RPG火箭筒上肩,打坦克、打步战车,甚至客串打直升机。似乎没有什么是RPG火箭筒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来一发。
无后坐力炮当下的影响力有些式微,有时幸运地露一下脸,还会被误认为是单兵火箭筒。即使在二战时期——无后坐力炮加速发展时期,纳粹德国的“铁拳”无后坐力炮曾大量使用,可由于它能上肩扛着发射,在如今一些人眼里,它也经常与单兵火箭筒“难辨雌雄”。
那么,这两种“筒子”武器,有何区别?
其实,两者的最大不同就体现在名称上。火箭筒也叫火箭助推榴弹发射器,所配弹药是火箭弹。发射过程中发射筒所起作用相当于外包装及导向器,不需要承受高膛压,弹药射出后自带一定动力。所以,在极端条件下,火箭弹没这根“筒子”也能用,置于地上定好方向,点火就能发射。
无后坐力炮,本质上属于火炮。如同一般火炮所配备的弹药那样,无后坐力炮的弹药通常没有动力系统。离开炮口后,炮弹的飞行全靠发射药在炮管内爆燃时产生的推力。简而言之,无后坐力炮的炮管不仅要赋予弹药飞行方向,还得提供飞行动力。
不过,与榴弹炮、加榴炮等“大块头”相比,无后坐力炮借助其独有的设计——在炮管底部装载有跟弹头同等质量的易碎配重物。发射药爆燃时产生的高膛压在将弹头推送出去的同时,将配重物从炮尾喷射出去,以抵消后坐力,这使其后坐力非常小。
正因为要承受高膛压的“考验”,又要能重复使用,加上要确保精准度,不少炮管内刻有膛线,所以无后坐力炮对炮管的材质和制造工艺要求颇高。这就使得无后坐力炮的炮管需要用坚固的金属来制造,而一次性火箭筒的筒身常用玻璃纤维来制造。与无后坐力炮较高的造价相比,单兵火箭筒则显得物美价廉。
有道是“一分钱一分货”,这种造价上的不同也决定了两者的射程各异。与无后坐力炮相比,单兵火箭筒的有效打击距离较短,一般在300米以内。在实际作战中,单兵火箭筒很多时候是在几十米的距离上发射。无后坐力炮的有效射程则较远,以前就可达1000米以上。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战场需求的提高,一些无后坐力炮的射程明显增加,但其体重也随之递增,渐渐从肩扛变为车载。
现在一些无后坐力炮还“组团”同上一辆车,以增强火力。在这方面,委内瑞拉研制的一款火力支援车较为典型,在轻型坦克底盘上,该车同时安装了6门M40型106毫米无后坐力炮和其他一些枪炮。
尽管无后坐力炮占有射程上的优势,但与单兵火箭筒相比,它如今的“声望”还是有所下降。
这是因为,一方面随着无后坐力炮“体重”的增加,它在应用灵活性上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反坦克导弹的兴起以及现代坦克防护力的提升,使无后坐力炮渐渐没了太多用武之地。